2022-05-19

華夏歷史文明歌(之三)

陳林

黃袍加身趙匡胤,

陳橋兵變篡周權,

受禪建宋平內亂,

杯酒之間釋兵權。

內緊外松不固邊,

重文抑武留后患。

兄位弟及趙光義,

燭影斧聲成疑案。

統一征戰二十年,

遼金西夏相繼犯,

宋室陷戰國難安。

阿保機一統契丹,

興遼室南侵不斷,

真宗畏遼又懼戰,

與遼求和盟澶淵。

仁宗西夏戰邊關,

慶歷和議成笑談。

英宗神宗和哲宗,

茍安割地又賠錢。

名相寇凖力主戰,

鐵面包拯稱青天,

慶歷新政整吏治,

條陳十事范仲淹。

熙寧變法王安石,

黨爭不斷難回天。

歲幣連年輸不完,

賦稅重重刮民間。

梁山泊宋江造反,

七賢村方臘殺官。

女真族勇猛強悍,

阿骨打敗遼建權。

國號金揮師南踐,

擄徽欽汴京失陷。

山河破碎民離亂,

靖康恥辱萬世傳。

趙構南渡至應天,

北宋樹倒猢猻散。

高宗稱帝不務戰,

聽信讒言遷臨安。

韓世忠攜梁紅玉,

夫唱婦隨抗金頑。

精忠報國岳武穆,

文武雙全血性男。

怒發沖冠搗黃龍,

矢志收復舊河山。

秦檜相國國策變,

撤兵議和棄中原。

歌舞忘憂西湖畔,

稱臣納貢喪國權。

撼山容易撼岳難,

風波亭里竟蒙冤。

鐵木真一統蒙滿,

忽必烈建立大元。

滅金襲宋元南侵,

蒙古鐵騎破中原。

大義凜然文天祥,

留取丹心天地間。

以死殉國陸秀夫,

攜主蹈海戰崖山。

宋室傾覆再難繼,

從此山河改姓元。

蒙古鐵騎如風卷,

向西飲馬多瑙河,

向北馬踏莫斯科,

向南歇馬恒河畔。

東征西討拓疆土,

版圖雖大壽命短。


麥黍稷菽廣種田,

兩宋水稻最高產。

棉花織布細而軟,

陶瓷陶器大發展。

定鈞官哥汝五窯,

青白黑彩色斑斕。

采礦冶金加煤炭,

船塢海船均興建。

盧溝橋屹立河畔,

安平橋橫跨海灣。

酒樓歌榭隨處見,

市井繁榮多壯觀。

清明上河張擇端,

氣勢恢宏留畫卷。

畢昇始創泥活字,

改良印刷好排版。

司南改進為羅盤,

火藥槍炮用于戰。

紙幣交子起四川,

取代鑄幣更方便。

沈括著《夢溪筆談》,

司馬編《資治通鑒》。

歐陽修登醉翁亭,

縱情山水樂陶然。

范仲淹記岳陽樓。

先憂后樂成名言。

蘇軾蘇澈蘇老泉,

一門文豪出眉山。

三蘇文章稱典范,

二程理學廣流傳。

放翁詩歌上萬首,

報國御侮是主旋。

天祥正氣嘆零丁,

留取丹心天地間。

蘇黃米蔡四大家,

揮毫潑墨撐書壇。

詩詞書畫大發展,

詞章蓋地又鋪天。

平仄頓挫訴幽怨,

婉約豪放格凜然。

大江東去濤裂岸,

風流人物數不完。

蘇詞曠達又高遠,

明月千里共嬋娟。

辛詞氣慨干云漢,

赤心報國筆墨間。

柳詞凄清又哀婉,

楊柳岸曉風月殘。

秦觀深情詠七夕,

纖云弄巧鵲橋仙。

尋尋覓覓李清照,

凄凄慘慘聲聲慢……


元青花一大亮點,

景德鎮盛名久傳。

黃道婆革新紡織,

松江傳提花印染。

郭守敬撰授時歷,

領先西方三百年。

宋詞之后元雜劇,

雅俗共賞廣流傳。

元曲大家關漢卿,

感天動地竇娥冤。

秋思之祖馬致遠,

小橋流水尋家園。

王實甫寫西廂記,

道不盡人世纏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