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我去年買的,個人覺得最值的服務之一:Pinboard。不免費,普通帳號一次性付費 11 美金(這個不是很值,沒有快照功能,有不少替代品),Archive 帳號每年 25 美金(同類產品是 Pocket 的高級賬戶,每年 283 人民幣)。
我喜歡 Pinboard 的原因有:
* 你在收藏夾(或者 RSS Reader 等)收藏了一篇文章準備稍后閱讀,結果因為各種原因,這篇文章被刪除了,你只能看到一頁光禿禿的「找不到頁面」——雖然搜索一番能再找出來,但費時費力。Pinboard 的 Archive 帳號類似搜索引擎的「網頁快照」,存下全部 url 內容備查;
* 頁面極簡,純粹文本型界面,很符合我「實用第一」的審美;
* 因為收費機制,里面的用戶多數比較「認真」,比較容易通過 popular 功能擴展出自己感興趣的 network;
產品細節:
* 點 logo 回首頁——就是 url 列表。首頁的菜單按順序是 network(你關注的人的書簽)、notes(你自己的隨手記)、popular(最流行的書簽和標簽)、add url(添加書簽)、add note(添加筆記)、setting(設置)、account(賬戶信息,包括賬戶活動,書簽、標簽、archive 等數據統計)、howto(幫助文件)——這里我覺得應該把 note 放在最前面,畢竟 network 和 popular 都是「別人的內容」;
* 刪繁就簡。很多事情 pinboard 沒有做,比如 Readitlater(做了會有大量網站格式匹配等微調工作)、比如 iOS 和安卓客戶端、比如社交。而是就聚焦 url 做深做細;
* 借力打力。開放了 API,讓社區來做這些事。比如 iOS 客戶端,我買了 Pinner、Pinswift、Pushpin,Mac 客戶端買了 Spillo,這些都是借力打力的做法;
* 提供 resource 頁面。給用戶瀏覽器插件、Widgets、開發庫等各種資源,入口多了,用戶的選擇自由度就大。
Pinboard 這樣的產品,獨立開發者是有機會做出來的,但要到像 Pinboard 這樣節制(判斷什么不做、保持頁面簡單/簡陋、不做移動端)不容易。如果做到了,養活一個小團隊還是很容易的。
題外話:純銀寫了一篇產品的自學方法,其中提到「把 Appstore 上除了游戲之外,23 個分類下,TOP20 的免費 App 全部下下來……把所有頁面捋一遍,所有功能擼一遍。然后為每款應用記錄筆記……這至少得200多個小時。」
作為一個還不太靠譜的產品經理,我就來一遍吧,每天看 1-3 個,都發到公眾號上做記錄(公眾號不一定每天發,而是可能發一篇記錄十幾個),讓大家看到一個菜鳥的成長歷程 :D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純銀的文章。http://www.lxweimin.com/p/1f4cdd8da0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