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談及了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共有四個規則,幫助讀者回答四個問題的第一個: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
第一規則:按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分類
第二規則: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論什么
第三規則:按照順序與關系,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摘要擬出來之后,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也一一列出
第四規則: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今日談一談第二階段,也就是幫助讀者回答第二個問題:作者在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第五規則:找出重要的單字,透過他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我們要首先分清楚單字word與詞義term的區別,一個單字可能有很多的詞義,而一個詞義可能有很多的單詞來表示。因此,第五規則包含兩條小的規則,第一是找出重要單字,第二是確認單字的詞義。
那些會是重要的單字呢,有兩種,一種是重復出現的關鍵詞,另一種便是專門用語和特殊詞匯。而如何確定詞義呢,這就需要讀者自己利用上下文已經了解的所有字句,來推敲出那個所不了解的那個字的意義。
第六規則:將一本書最重要的句子全出來,找到其中主旨
句子分兩種,敘述句和疑問句。通常疑問句所問的內容跟主旨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但主旨會是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敘述句有些會是主旨,有些則不是,這需要作者自己用心去發現。之所以用句子而不是用段落,是因為在任何一本書中都有很多段落根本沒有任何敘述。
所以第七規則也可以這么說:如果可以,找出書中說明重要論述的段落。但是,如果這個論述并沒有這樣表達出來,你就要去架構出來。你要從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選句子出來,然后整理出前后順序的主旨,以及其組成的論述。
第七規則:從相關文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
第一步,找出關鍵句。關鍵句往往是作者所下的的肯定與否定的判斷,以及他為什么會這么做的原因。而對于讀者來說,往往是讀第一遍不太懂的句子,需要停下腳步,反反復復讀上幾遍的那些句子。
閱讀的一部分本質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第二步,找出主旨。主旨其實很好找,往往找到關鍵詞,關鍵句,就離主旨不遠了。但是找到了是一回事,理解卻是另一回事。檢測自己是否理解主旨的一種方法,就是口頭闡述一遍主旨,使用與作者不同的用詞與句法,并舉例論證。在我看來,這其實是最難的一點。因為對于我來說,大多數的時候我自以為是理解了的,一但被要求用自己的話重新說一遍時,我就發現自己被局限在作者的用詞之中。
第三步,找出論述。要找到作者論述的順序。
第四步,找出解答。
第八規則:找出作者的解答
于是總結下來,共有四個規則幫助讀者回答第二個問題。
第五規則:全書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第六規則: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第七規則: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出這些論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第八規則: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認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