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 線上拆書學習20161201

第一次參加拆書幫的線下分享,聽放慢腳步拆這本書,今天聽崔大大的私人及小班的授課,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復盤的4個步驟:

1、回顧目標

復盤始于對預期目標的回顧。在這一步主要回答如下問題:

當初行動的意圖或目的是什么?

事件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預先制定的計劃是什么?

事先設想要發生的事情是什么?

2、評估結果

明確了目標之后,就要回顧實際發生了什么。只有建立在對目標和事實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大家才能深入探討成敗原因及其利弊得失,因此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復盤的基礎不容忽視。在這一步中,要回答的主要問題如下:

實際上發生了什么事?

在什么情況下?是怎么發生的?

與目標相比,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未達到預期?

3、分析原因

一旦事實確定下來了,就可以開始診斷、分析存在差異的原因。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找出導致成功或失敗的根本原因。這一步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

實際情況與預期有無差異?

如果有,為什么會發生這些差異?是哪些因素造成了我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果沒有,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4、總結經驗

復盤的核心目的在于從行動中學到經驗教訓,并將其付諸后續的改進。因此,確定導致行動成敗的關鍵原因,找出解決方案,也是復盤全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這一步要回答的主要問題如下:

我們從過程中學到了什么新東西?

如果有人要進行同樣的行動,我會給他什么建議?

接下來我們該做些什么?哪些事我們可以直接行動的?哪些是其他層級才能處理的?是否要向上呈報?

聽放慢腳步拆完,我引申出當時的結論:

A.目標準確與否不重要

清晰的目標最重要,有目標才有不斷調整的可能。

B.目標只對結果負責

先回顧想要達到的目標,只有達到或者未達到。

C.分析原因

SMART的原則分析,然后再用原則去制定步驟。

D.分析好普遍性,偶然性

落實到行動計劃上,并落實到位,復盤的及時性很重要,有遺忘和記憶偏差的風險。

今天崔大大的私課:

開始引用最近她的一個事例來開展今天帶拆環節,用評論的字幕來了解和學習夏目友人帳(貓咪照顧熊孩子的故事)。

源于拆書幫

PS:需要去學習AAR


源于拆書幫

I:

復盤與總結區別:

總結無規則:總結一般是想怎么來就怎么來,最后概括就好。

復盤比較完整:復盤需要按照規定的結構或者流程去實行,模板化、流程化、具體化。

A1:

工作中,出現一件緊急事情,一定會按照公司流程或者自己的經驗方法,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做事情,因為需要相應的結果和效率,達成會比較容易,所以工作中一般都是結構化或者模板化的工作流程,重復的做一件事情,熟悉下來很得心應手。

生活中,因為目標不明確,會出現拖延癥或者懶癌,所以有時候生活一團糟還特別的類,放假比工作日累多了。

A2:

讓對于工作的處理辦法帶進生活中去,用結構化的方法,每周做一次周復盤,每天做一次小復盤。對于自己目前的閱讀技巧,每周一次半個小時復盤,并進行總結,改善一周內出現的波動感受。對每天閱讀的書,進行簡短的回顧,每周抽取兩本書用RIA拆一個片段,并復盤。

PS:需要去了解學習結構化思維


源于拆書幫

看完片段我提出了一個疑問:復盤太主觀,受個人情緒影響比較多,該怎么理解?

崔大大的答復:

1.對于個人:復盤時間最好是晨間日記,因為經過一晚上的休息,情緒都趨于穩定,思考更清晰和成熟,更榮譽客觀評論。

2.復盤的過程:a:以事情的時間先后發生進行回顧;b:只把目標和結構對照,用結果和績效來復盤。

3.學習導向:學習者的心態,希望下次做的更好。

我們需要更客觀的看待事情,其實每個事件都可以用復盤去發現,只是我們愿意成就自己與否!

I:

復盤需用學習者的心態,以學習為行動力,總結并支持后續行動,以達成自己或者幫助他人達成目標。

A1:

因為書讀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僅限于知道,因為不了解時候,就去學習,就去看書,看的很多,就是因為看多了,就覺得不過如此,所以就沒有下步行動,然后還是沒有改變。套用崔大大的一句話:大道理我們懂很多,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A2:

每周寫一個復盤,進行分享,分享本周學習的心得,從最基礎開始,延伸拓展。

PS:復盤+

作業:今天晚上的收獲講給別人聽,共同學習!

有舍有得,有分享才會有收獲,期待我們能有收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