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1.馬克思主義的形成
馬克思主義形成是在19世紀40年代,是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主要是
1.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從自在向自為的轉變,為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提供了歷史和階段條件;
2.三大科學規律的發現為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提供了科學條件
3.德意志古典哲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條件.
三大科學規律分別是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能量守恒定律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及其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毛澤東在1938年9-11月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
上提出來的,這一概念的形成是對中國革命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是對在中國特殊的革命環境下如何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深刻認識,是黨在理論和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標志
黨在理論和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標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含義(了解)
1.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強調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具體運用
2.對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進行理論總結,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強調的是理論上的創新
3.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優秀文化相結合,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形式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重要意義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階段是從黨的創立到1935年的遵義會議,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萌芽時期
2.第二階段是從遵義會議到1957年,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順利發展時期
3.第三階段是從1975-1978年,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曲折發展時期
4.第四階段是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時期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重大的意義,具體如下(了解)
1.指引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勝利
2.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的精神支柱
3.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不斷開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3.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內容
1.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毛澤東思想是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這是因為近代中國社會歷史和革命運動發展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時代條件,思想理論基礎,階段基礎和實踐基礎.
1.時代條件: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時代條件.十月革命的勝利,對中國革命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2.思想理論基礎: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與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準備了思想理論條件.五四運動前的新文化運動,高揚民主與科學的大旗,給封建的專制主義與倫理道德以前所未有的打擊,啟發了人們的民主主義覺悟;并未近代以來西方的各種思想流派傳人中國打開了大門,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創造了條件.
3.階級基礎: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階段基礎.
4.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實踐基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及其領導的人民革命,就不可能有毛澤東思想.
2.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主要由六個方面組成
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基石
2.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毛澤東思想中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先導性
**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