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是最近大家所經常提到的話題,也是現在大家越來越注重時間的表現,萬千種人有萬千的方法,只要記住一點,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也是在這條道路上一直摸索前進。從開始接觸褪墨的紙筆管理GTD到后來的全數據化管理到現在的紙筆+數據化管理,不斷地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基本固定模式
1、 早晨3+1打卡:每天只寫下最重要的3件必辦的事情,千萬不要貪多寫下一長串,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會覺得很多事情都是必須處理不可能只有三樣,但要學會處理事情分清輕重緩和,找出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并將其辦好,將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固定處理的事情避免寫入其中,而是用另外的固定打卡模板weekly life list來進行。
2、 To Do List: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的TDL不外乎紙筆,雖然說現在有許多的待辦事項清單的軟件,功能多樣但電子產品同樣有其局限性。所以我更喜歡采取的方式是以隨身本為主,手機為輔助的管理模式。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待辦事項都記錄在隨身本的To Do List這頁,并標明分類(生活、學習、工作),以及最后完成的時間。能夠立即處理掉的盡量處理,如若不能的便在每周末時錄入手機軟件中。
3、 Weekly work list:每周一張A4紙,記錄每日工作上的需要完成的各種事項,并在□中標明完成的情況,?標示已經完成,空著未填標示尚未處理。
4、 Weekly Life list:根據以往的經驗制定出自己的護膚學習打卡安排,貼在隨身本上,完成一項就打?代表該項目已經完成,通過事先安排將每項內容填入不同的星期里進行管理。
5、 趁早效率手冊:從兩年前知道趁早,一年前開始使用趁早手冊。現在趁早手冊屬于每日事情記錄本,簡單記錄下每天發現的一些事情,或者自己的感想啟發。
6、 感恩日記week:與其說是感恩日記不如說現在已經進化成為感恩記錄,是對上一周的情況進行總結分享,有哪些事情是做的比較好,哪些仍然值得反思等等。
7、 生命之花與總結month:在聽過古典老師的課程后,月末的時候都會按照8大模塊(職業發展、財務狀況、社交關系、家庭幸福、身心健康、個人成長、娛樂休閑、自我實現)畫下次月的生命之花及對上月的自我總結,一直相信著人只有不斷自我反思自我總結,才能夠不斷地進步。
下班后的時間才是重要的分界線
很早以前就看過一直特立獨行的貓的一篇文章,關于如何有效利用下班后的時間。的確,只有學會如何有效的利用下班后的時間,進行自我進修自我培養,學會如何獨享寂寞不斷學習,懂得堅持才能夠比別人走的再快一點。
高考的時候沒有考上清華北大,重點本科,這已經讓你與同齡的人來開的一段距離,若現在還不想著如何努力,還沒開始努力,這中間的距離只有越來越大,沒有縮小可言。
曾經嘗試過將每天的時間給安排的毫無空余時間,五點到七點做這個,八點到九點做那個,中間沒有任何空余的時間,有的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自己的時間被安排的多么棒,每一分每個小時都被安排滿。而實際上,卻是無法按照自己的時間表進行→每天的項目沒有完成→懊惱煩躁→繼續惡性循環→直接無視自己的時間規劃。
大多數人都喜歡隨意性,不想被一些條條框框給束縛。同樣工作也不可能如自己預期所想,按照所謂的上班時間來嚴格執行。這樣對于偽完美主義的我而言是件非常難受的事情,一方面想嚴格按照自己的時間計劃安排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因為客觀原因卻又無法按照原定計劃完成,當這兩方面不能平衡的時候,就會造成對自己的不確定不肯定。
在長時間的摸索當中,慢慢找到點適合自己的技巧,同時在三公子的2.0時間管理術的引導下,又再次“升級”了自己的系統。
能夠利用的時間一般是中午2小時+下班6小時,當然除去一些雜七雜八的比如說吃飯等等,能夠用于自我提升的時間約有5小時左右(中午45min+下班約4小時)。今年的重點在于舞蹈、日語、考試, 當然書籍閱讀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一般中午的時間會專門用來閱讀書籍,而晚上的時間則會用于重點三項。周一至周三舞蹈的訓練需要消耗的時間是3小時,剩余兩天的晚上沒有特別的安排比較空余,因而周四周五的晚上可以專門用作于考試的準備。還有日語的學習則分布于每一天,保證每天有30分鐘到1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今年著重于每日聽力訓練)。周末的時間當然就是放松休閑聚會,其中周日晚上仍然有舞蹈課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