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直在讀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前文已經說過這本書是書信體的形式。對很多封家長的信都有感觸,說實在的現在讀者本書有點自我療愈的意思。當然尹老師的回答一般也都入木三分,讓人有種豁然之感。
昨天看到一封家長的信,把我震驚了。來感受一下。
我家寶寶快1周歲了,前段時間感冒咳嗽發燒,弄得我疲憊不堪孩病好后,奶奶拿著寶寶的生辰八字去算了一下,結果讓我陷入痛苦。
我家寶寶的八字并不好,測算的結果是不能管我和他爸爸叫“媽媽"“爸爸'',而要叫偏一些,叫成“阿姨"“叔叔"。寶寶的奶奶說,這是我們命里承受不起“媽媽"“爸爸"的稱呼。我剛聽到這樣的消息時很氣憤、很激動,反駁了她很多。算命的隨便瞎說,怎么能相信呢!可是奶奶很堅持。我為此真痛苦,自己的孩子不能叫自己“媽媽",這不是很荒唐可笑嗎?可是長輩們的話如果不去聽從,婆媳關系似乎又難以和諧。
這封信里牽扯帶了孩子八字算命和婆媳問題,我的關注點在算命先生提供的解決方法,太違反常理了吧。雖然不是當事人,但是看到這里也快炸了。
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給新生小孩測算八字的說法,要么想做一些事改變一下命格,要么想通過測算五行取個好名字,這都無可厚非。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奔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來的,畢竟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可能會面臨很多未知。即使是這樣,我們也要更多的從愛的層面出發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
2
小時候我也被測算過,說命格較硬會克父母,需要3年不見父母。那時我也就四五歲吧,讓我3年不見父母肯定是不可能的,于是父母就取了個折中的辦法:每年過年不見,過完年就回家。前兩年我都是在姥姥家過的新年,我們那里有小年的說法,就是農歷臘月二十三。每年這一天之前我就會被送到姥姥家,直到過完大年初五父母來給姥姥拜年可能會把我接回家去。
我其實挺喜歡姥姥家的,姥姥姥爺待我很好,很照顧我。甚至有時候父母來接我我也不想回家。但是在那里我是孤單的,沒有同齡的孩子,表姐大我好多歲,她是要上學的,即使下學出去玩她一般也不喜歡帶我這么個拖油瓶影響步速。
到了第三年,我小爺爺去世了,照例我是帶孝之身,不能去別人家過年。爸媽就讓我在奶奶家過年,因為在同村我臘月二十三那天去奶奶家吃了午飯,大年初一在奶奶家吃了午飯,其他時間都在家里玩。那是我過的最快樂的一個新年,我清楚的記得我們一家人擠在一起,嗑著瓜子吃著糖果看著電視,記得我們的歡樂笑聲,甚至還能隱約看到黑白電視機放映的拜年廣告。
長大了之后我并不十分戀家,甚至很多時候我都在考慮考學校的時候離家越遠越好,即使偶爾想家回家了,也是匆匆過客一樣。我媽說我是個野孩子。
我不知道我這個情況是不是受小時候的影響,但是我很感激他們沒有真的聽算命先生的話讓我整整三年不見他們,也很感激在三年的最后一個年頭他們冒險陪我嗑瓜子、看電視。也許正是因為愛,我才能夠有這么美好的新年回憶,如果他們聽算命先生的,真讓我三年不見他們,那我肯定什么都不記得了,不是記憶是空白,是我封存痛苦記憶的能力有時候連我自己都會吃驚。
3
尹老師的回信說先溝通。
實在不行了就說你們又找了個更高級的算命師,說孩子不用管他們叫叔叔阿姨,只要管奶奶叫干奶奶就好了。
我覺得實在不行的話,這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有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思。
作為比孩子有思考力的大人,要懂得對孩子負責。孩子不會說話,不會表達,但如果監護人尤其是父母總能從愛出發,能設身處地想想的話,總會有解決辦法。
對于算命或者八字之說,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罷,但一定要讓愛沖在前面,讓愛帶著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