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重述
這個片段來自《兒童時間管理效能訓練手冊》,說的是在孩子成長中,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按照教學、學習、習慣三個步驟幫助孩子成長。
教學:就是先從大人的認知和語言改變,將否定句改為肯定句,比如:孩子到處亂扔東西,在心理暗示為:我希望孩子會整理自己的東西,不亂扔東西。用我希望......來暗示自己,并將這些認為不好的行為習慣,用希望,定做為目標。
學習:就是分解目標,將我們所說的不好的行為具體化,比如亂扔東西,都扔的什么東西?玩具?書本?衣服.......,幫助他們分類,具體到某個具體的物件。
習慣:就是用語言鼓勵孩子的行動,肯定做得好的,給他們一個目標,可以做一個行動圖,比如玩具收拾好了,給一個星星的獎勵,書本收拾好了又給一個.....,適當的用一些物質獎勵。幫助他們持之以恒并且形成習慣。
如果堅持從生活上開始訓練孩子,這些能力也會順其自然的延展到其他方面,比如學習能力,從而大大改善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A1:經驗反思
看到這個腦袋里就會馬上閃現出,熊孩子在大人忙事情的時候,給了他們自由空間,等大人忙完事情后,發現那個家已經不是家了,哈哈!我們家孩子一樣,6歲了,經常把自己的書本,玩具,到處亂扔,也在不斷的給她糾正,但是每次糾正完,好像有很快就恢復原樣了,久而久之,感覺有孩子的家可能都是這樣亂糟糟的,盡管看起來很糟心。
學習完這個片段以后,發現原來自己可能是方法不對,孩子一犯錯,就很嚴肅或則嚴厲的指出她錯了,站在孩子的角度,肯定是對抗的,語氣語言不對;雖然有時是給到了具體的指令,比如:自己把自己的玩具收起來!但是沒有鼓勵,加上一開始的指責,后面就沒法繼續了,他會把自己的心和耳朵關起來。
A2:內化運用
學習完這個方法后,我打算用這個方法來改變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如果孩子下次再亂扔東西,我想我應該這樣做:
第一步教學:先平復自己要爆發的脾氣,改變自己的說話語氣,告訴自己和孩子:我希望你是一個會自己收拾自己東西的孩子!我希望你成為一個收拾自己東西小冠軍。
第二步學習:告訴她具體收拾什么東西:我希望書本是放在書架上,玩具睡在玩具箱里等等,幫助她建立分類的認知。
第三步習慣:可以提前畫一個行動圖,比如當天做的,就可以得到一個星星,星星積累到一定數量,就可以有一個獎勵,這個獎勵最好是自己和孩子一起來設立;孩子有行動,給予積極的鼓勵,這個鼓勵也是具體的。
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好的方法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堅持才能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