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只能推薦一個作家,我會推薦劉亮程。
假如我只能推薦一本書,我會推薦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
這本書我讀了很長時間,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懶散,但另一方面,也有些想要慢慢品味的意思,就像年少時母親做了一餐自己喜歡的飯菜,總舍不得一次吃光。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即是如此,它使我知道,原來我們筆下的文字可以這么寫,原來在當下這個充滿喧囂的世界,還有人在以這樣的方式度過自己的生命。
我們聽多了感人肺腑的勵志故事,我們看多了千篇一律的心靈雞湯,我們被告知每一天的生命都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積極的意義,但歸根到底,什么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什么才是有價值的生命?
我不否認,追求卓越與成功,獲得財富與地位,是普世道德下的價值評判標準,生而為人,我們也應該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度過這絕無僅有的一生。但這本書使我知道,當我們在這喧囂都市里疲于奔命,當我們在這車水馬龍里茫然四顧的時候,這世上還有人,在努力將生命活出另一種姿態。
而這,也是此書能引起巨大反響的根本原因。
至少于我個人來說,作者的生活是我不可想象的:他可以花一整天時間去研究螞蟻的生活,他可以用一下午時間去填平路上的坑洼,他思考刮過天空的一場風的意義,他想象長在村頭的一棵樹的歷史。
他好像一直在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但這些事情卻會在另一些時候,對他自己或其他人產生意料之外的影響。我們一直被教導要去做一些目標明確的“有用”之事,但作者卻好像一直在做“無用”之事,你當然可以說他是在虛度光陰,但在他看來,那些事卻從未辜負他。
在他筆下,飄過天空的一朵云,人們走過的一條路,慢慢老去的一只狗,立在角落的一堵墻,都不再是一個僅供描寫的對象,而是與人一樣具有鮮活思想的個體,它們會像人一樣有喜怒哀樂,有生老別離。大約我們從來沒有關注過一片落葉會落到哪里,一條河流會流向何方,因為,很顯然地,它們無法讓我們富甲一方,也無法讓我們功成名就。
但歸根到底,這是否就是我們生命的全部意義?
從出生起,我們就像是一件尚未成熟的產品,被精心設計和包裝后投放到市場,在那一束束殷切目光的注視下,竭盡所能的去贏得這世界的芳心——直到有一天你睥睨天下或遍體鱗傷。
而這本書不止一次地觸動我,甚至使我在內心深處淚流滿面的原因在于,它向我展示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就像被中國古代失意文人視為精神偶像一樣,陶淵明為自己,也為世人創造出遠離紛爭與世俗的桃花源,從某種程度上講,劉亮程筆下的鄉村世界,也是為自己和讀者,再造了一處桃花源。
現下的文學作品,已很少將筆觸落在鄉村世界。或是以奇幻穿越為噱頭,或是以狗血愛情為賣點——這當然是市場導向的結果。但我還是愿意讀這樣樸實雋永的文字,因為它讓我想起童年時的那些愜意清晨,和爺爺一起在田間地頭散步的時光;它讓我想起年少時的那些夏日夜晚,與朋友一道在星空之下嬉鬧的季節——它讓我知道我還沒有忘記那些生命中的單純和美好。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思緒一次次回到那里,我想知道那個寧靜的小村莊是如何度過那些夜深人靜時的萬籟俱寂,而在那些只聽得見蟲鳴聲聲的漫漫黑夜,我又在哪里做著些什么。
但無論如何,我都知道,這種疏離于現實的情懷與理想終究是很難實現的。就好比假如你問我:你就這么聽風看雨吧,難道月底的房貸不用還了呀?我一定會恍然大悟地回答你:要還呀,當然要還的!——而這,也是我如此平凡渺小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我還是愿意在心里為自己開辟出一片桃花源,就像書中的黃沙梁之于劉亮程一樣,去耕耘它,去守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