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濟寧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王增春
在擺放有序的辦公桌上立著一個座牌,題寫著“顧全大局、不畏艱難、南征北戰、默默奉獻”,這十六個大字熠熠生輝,“這是我們團戰的大篷車精神,也是我的座右銘”,說這話的是現任濟寧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副高級警務技術員王增春。他大“德”立警 專業明“察”,堅持用部隊艱苦奮斗、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按照工作任務就是軍令的行為準則,始終奮斗在網絡安全保衛工作第一線,率先垂范、忘我工作,延續革命軍人的紅色基因,扎根本職崗位,切實維護全市網絡安全和政治安全,真正做到了忠誠、干凈、擔當和“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
王增春,出生于1971年7月,山東省魚臺縣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1992年9月以優秀的高考成績被西安理工大學錄取,專業學習應用電子技術專業;1996年7月到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參加中國航天工作;1997年3月至1999年5月在電子部54和27研究所學習航天遙控測控技術,7月在新疆某任務場區執行神舟一號任務,12月20日成功發射升空,為澳門回祖國歸獻禮。部隊期間,參加了6次神舟任務和10顆衛星任務的回收測控任務,參加第一代載人航天工作,在神州5號任務期間榮立個人二等功;2005年9月轉業于濟寧市公安網絡安全工作。參加工作以來,他曾榮立個人二等功兩次(部隊1次,全市模范軍轉1次),個人三等功三次。榮獲全省十佳網安民警、全市模范軍隊轉業干部、市公安局優秀軍轉干部,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2次)、大練兵省級標兵個人、齊魯公安英才標兵型人才等,優秀公務員八次,嘉獎四次(部隊2次)。
顧全大局 默默奉獻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人生的選擇,而他的選擇早已命中注定。在大學期間,他刻苦學習,認真專研技術,掌握本領。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總部與大學相鄰,“在1994年參加了學校組參觀部隊基地,我就有想當兵的沖動,打算做一位優秀航天工作者”。在基地參觀中了解到,1969年,為適應航天事業發展對衛星測控網的新需求,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開始籌備活動測控力量。活動測控——顧名思義,就是要在活動中完成衛星測控任務。活動測控具有靈活機動的特點,會根據不同的需求到不同的地域去“補點”,從而彌補固定測控站點的不足,讓整個航天測控網更加嚴密。航天事業“驚人的成就”背后是無數航天工作者的心血與付出。以四海為家、轉戰南北的“測控人”,“大篷車隊路中飛,機動靈活布陣催。方舟安臥戈壁靚,精控星船顯神威。”如果說吉卜賽人的大篷車隊充滿了神秘與浪漫,那這個“大篷車隊”滿載的就是艱辛和責任。“測控人”乘坐“大篷車”,帶著精湛的測控技術和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征戰南北,精測妙控,攀云貴高原、下東南邊陲、到內蒙古草原、赴西北戈壁、深入蜀中盆地,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他們用心血與智慧,將光榮與輝煌書寫在中國航天的史冊上,形成了“顧全大局、不畏艱難、南征北戰、默默奉獻”的“大篷車”精神。為“大篷車”精神所動,“大學畢業后,我義不容辭地加入了部隊,穿上景仰的綠色軍裝,利用所學技術知識,為祖國航天事業做貢獻!”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去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1996年入伍成為某部工程師助理,進行艱苦的軍訓生涯和超強的基層鍛煉 ,在這里雛鷹礪羽,競逐高低,跟班學習載人航天技術,高科技領域是他閃光的平臺。1999年7月,從陜西渭南轉場到新疆和田試驗任務廠區 。從渭南到新疆,遙距2600多公里,需轉場 100多輛裝備車,每輛車每個車輪固定在火車平板上,他與戰友一起把彎曲的鐵絲一條條捋直,每十股鐵絲固定一個車輪,保證10股鐵絲承受一樣的力量,否則,車毀人亡。遙遠的路途趕上沙塵暴,火車要經過百里風區,一停就是10幾個小時,“我們基本上都是涼水泡方便面,喝上熱水都是奢侈的。等到風力10級以下才能繼續前行,到了新場區連續奮戰24小時才能將設備連接上,48小時內開始調試設備”。他們歷經風暴風雪的摧打,身體傷痕累累,這刻骨銘心的磨礪練就了他剛毅的品格,似松柏一樣堅韌、蒼勁有力。
2003年10月,神州5號任務在即,他在新疆某任務場區執行任務,突然接到家人電話,得知父親患了重病,十分危急。他心里明白,工作任務需要,請不了假,也不可能請假回家,部隊距家1萬多里路程呢!“當時,我的崗位就兩個人,師姐懷有身孕,我作為黨員,作為軍人不能請假回家看望老父親”他幾度哽咽著說。多年沒有回家,對家人的思念、牽掛、焦灼化為行動的力量。他夜以繼日的奮斗,兩個多月身體瘦了十多斤,眼睛常常布滿血絲,在夜深人靜時冒著寒風,清冷的月光下,手扶挺拔的胡楊,默默遙望著家鄉的方向,寄于清風捎去問候,要父親一定等他,等他執行完任務回家。10月8日,老父親卻沒有看到兒子一眼,與世長辭,“得知父親過世的噩耗,我忍著悲痛,沒有告訴部隊,淚水往心里流淌,堅持執行兩次任務——神五和衛星,完后2個多月才休假為父親辦理后事”。10月15日“神州5號”成功飛行標志著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以來飛天的愿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當舉國上下振奮歡呼時刻,作為第一代航天人,身為高鐵硬漢,他躲避到角落處,再也抑制不住眼睛蓄滿的淚水,任憑大顆大顆地滑落,為祖國也為父親交上可喜可賀的答卷,可父親的離開成了他終生的傷痛與扼腕嘆息的遺憾。
不忘初心 敬業愛崗
2005年9月,他轉業到地方,再次面臨選擇,以他的技術可以選擇高回報的行業,可他為了全市的網絡安全,無怨無悔從科員干起,做一名身穿深藍制服的人民警察,他成為濟寧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的一員,繼續發揮個人專業優勢。在網絡信息發展的新時代,維護網絡安全意義重大,“我的工作就是網絡安全保衛工作,指導、監督和檢查網絡安全,政治立場要堅定”。網絡安全工作具有較強的政治屬性,他將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網絡安全論斷靈活的運用中工作之中,把政治安全作為網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全市網絡政治安全,完成繁重的任務。他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有很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近期,深入系統地學習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深刻領會黨的理論體系和精神實質,并運用理論去分析和解決當前網絡安全實際工作問題。
他參加網安工作以來,一直負責網絡安全通報預警、安全管理工作和系統建設等工作。他酷愛網安工作,認真學習、刻苦專研網絡安全管理技能,熟練掌握網站與信息系統的資產普查、風險隱患挖掘、滲透測試和漏洞復測等技能,技術水平在全省網安戰線處于領先地位,兩次作為全省唯一試點城市,開展網吧安全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工作,取得成功后并向全省推廣;多次作為省廳網網絡安全技術專家,參加公安部和省公安廳公安廳舉行的網安管理工作會議和研討會,參與制定網絡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護工作網安技術標準,參與公安部教材審訂等工作;近幾年,作為主要負責人,多次組織全市有關重保單位參加護網演習、網絡安全培訓、全國網絡安全技能比賽和公安機關網安民警應急處置比武等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他曾為市統計局、生態局、市國稅、職業技術學院和鄒城教育局以及個別中小學授課,多次參與部省兩級標準制定,教材審定,不斷學習,因地制宜,撰寫講課內容。
他充分發揮個人技術優勢,發現并消除全市網絡安全風險隱患1328起,關閉、封堵網站和系統231個,成功處置系統后門軟件20余起,確保全市未發生一起網絡安全事件。2020年,他又率先完成了省廳下達的IDC安全檢查工具建設工作任務。他嚴守廉潔自律,嚴謹生活作風,始終以黨風廉政準則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堅持依法辦事,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干事,講政治,顧大局,識整體,講團結,守紀律。工作中遇到重大疑難問題,主動向支隊和大隊領導請示匯報。
身體“報警” 永葆軍人本色
他作為維護全市網絡安全副大隊長,15年工作以來,加班加點,沒有節假日,積勞成疾。2020年臘月,他胃部時常疼痛,腰和頸椎特別不舒服,影響了吃飯和睡眠,在妻子的強烈要求下,才去醫院全面查體。當拿到檢查診斷單,吃驚地發現各種指標異常,查出十多種病情。醫生建議住院治療,他卻擔心工作沒人交付。“沒有愛人的理解與支持,我也不可能在部隊和地方工作好,母親身體不好,多虧她辛苦照顧!”。住院期間,臘月27日凌晨3點,突然接到警情任務,顧不上身體的不適就迅速執行。第二天中午,筋疲力竭的他昏昏沉沉,軀體好像被掏空一樣,酣然入睡。他母親尿毒癥15年,每周3次血液透析,突發心梗,好多人給他電話聯系,1個小時后,鈴聲才震醒了他。
他作為第一代載人航天人關注每顆衛星上天 ,他清楚記得:2020年在軌衛星約400顆 ,問一號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3月5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研制的500噸級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全工況半系統試車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5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要突破,發動機綜合性能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他動情地感慨道:一代代的航天人前赴后繼、眾志成城,充分發揚“大篷車”精神,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由衷的欣慰和自豪!回首自己留下的串串腳印,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