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奇特的人生》,定格下生命的每一時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對吳伯凡老師影響最大的小書有感
? ? ? ? 有天在搜《活出生命的意義》,有篇“影響吳伯凡老師一生的四本偉大小書”影響吳伯凡老師一生的四本偉大小書文章吸取了我的視線,出于對吳伯凡老師的崇拜,我認真拜讀,其中介紹到這本書,內(nèi)容無非介紹了時間管理法創(chuàng)始人柳比歇夫的人生經(jīng)歷,雖對主題有點厭倦甚至恐懼,但出于好奇還是找來讀一讀。不曾想生長于蘇聯(lián)社會背景下的主人公生平經(jīng)歷竟如此讓人驚嘆、令人啟發(fā)。有志于讓人生取得更大成就、注重方法學的人都應該去讀一讀這部篇幅不大的作品。
? ? ? 主人公柳比歇夫是前蘇聯(lián)某生物研究所昆蟲學家,擔任大學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個室的負責人時,還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去過許多集體農(nóng)莊,實地研究果樹害蟲、玉米害蟲、黃鼠。在業(yè)余時間,他研究地蚤的分類,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標本,共一萬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總計三百種,這些地蚤都要鑒定、測量、做切片、制作標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動物研究所多五倍……一個不起眼專業(yè)里竟然在學術領域闖出了一片別樣天地。主人公曾發(fā)表70來部學術著作,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500多印張,并對宗教、政治、數(shù)學、哲學、歷史等涉獵范圍甚廣。
? ? ? ?然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讓柳比歇夫躍入普通大眾視野的卻并非他的專業(yè)成就,而是他的一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時間統(tǒng)計法——56年如一日堅持記錄精確到分鐘的時間開銷、并定期進行統(tǒng)計總結(jié)和分析改進。他認為時間記錄有什么好處呢?一是培養(yǎng)時間危機意識、二是獲得感知時間的能力,三是提高對未來規(guī)劃的能力。
? ? ? 主人公對時間利用簡直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利用開會算數(shù)學、坐車時學英語、散步時思考哲學,他只記學術研究專題時間和日常消耗時間,至于同時代發(fā)生的與己無關事件在個人時間安排中鮮見記錄,日常生活事件也很少能影響他對時間的有效利用,即使查閱他在1942年喪子階段雖在此后持續(xù)多年的日記中都留下巨大悲痛印記外、時間利用記錄基本沒看到太大變化。
? ? ? 他利用早上頭腦清醒時學哲學和數(shù)學,隨后學歷史和生物,勞累了看看文學作品。他同樣是分類記錄的集大成者,他將工作分成三類:一是基本工作(中心工作),主要用來寫書搞研究、看參考書、做筆記;二是例行工作,用來作學術報告、講課和開會等不直接從事科研工作;三是日常事務,主要分配于家務與私事,保管材料、通信、保存照片等。
? ? ? 請看三段記錄文字:
? ? ? 一
烏里揚諾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三小時十五分。
鑒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二小時四十五分(0.5)。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二小時二十五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十分;《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十分;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紀事》–一小時二十五分。
? ? ?二
? ? ? ?柳比歇夫?qū)θ粘5母鞣N事情做了分類,比如,基本科研、分類昆蟲學、附加工作、組織工作等等。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方便最終統(tǒng)計在各項活動上你到底花了多少時間。下面是柳比歇夫統(tǒng)計結(jié)果:
基本科研–五十九小時四十五分
分類昆蟲學–二十小時五十五分
附加工作–五十小時二十五分
組織工作–五小時四十分
合計一百三十六小時四十五分
? ? ? ?三
“基本科研”這五十九小時四十五分包括什么內(nèi)容?用在什么上了?
分類工作–《分類法的邏輯》報告草稿–六小時二十五分
雜事–一小時零分
校對《達達派研究》–三十分
數(shù)學–十六小時四十分
日常參考書:里亞普諾夫–五十五分
日常參考書:生物學–十二小時零分
學術通信–十一小時五十五分
學術札記–三小時二十五分
圖書索引–六小時五十五分
合計五十九小時四十五分”
? ? ? ?此外,筆者對主人公的欽佩不僅在于大家都能欽佩的“時間統(tǒng)計法”對后世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還在于他卓而不凡的個性特征和學術品質(zhì)。
? ? ? 他對權威的天生質(zhì)疑精神,格拉寧評價他是創(chuàng)造性的虛無主義者,也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因用案例和數(shù)據(jù)為害蟲辯護差點兩度被撤銷博士稱號、并一度被從研究所辭退賦閑在家。
? ? ? ?他的博學多才令人印象深刻。前面所述他治學多個學科,他的通信對象有研究所、學會、院士、新聞工作者、工程師、農(nóng)學家,同國內(nèi)數(shù)十位各領域?qū)<业耐ㄐ艓缀跞菍W術述評、學術對話、學術辯論,某些書信簡直寫成了專題論文和學術論文。
? ? ? ? 他的天生好奇與探索精神。1965年,他忙于研究玻璃窗上由寒氣凍成的花紋,他照了幾百張相片,最終寫在《論玻璃窗上由寒氣凍成的花紋》一文,該論文中提出科學中兩個新的部類:相似理論和“不占空間的對稱性”的理論。
? ? ? ?在作者格拉寧眼里,主人公還是個樂觀派、還是道德修養(yǎng)極高、充滿著冒險精神、淡然于物質(zhì)生活的人,柳比歇夫的人生真是奇特的一生。
? ? ? ?難道這一切不能對處在快速發(fā)展社會狀態(tài)下節(jié)奏緊張、事務繁雜的國人來講不能構成富有現(xiàn)實意義的參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