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家鄉的那彎小河。這許多年來,只要是我人在故里,總是要在茶余飯后到那河邊散步的,似乎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若哪日沒有到河邊坐坐,總會有種莫名的失落感。
在我看來,故鄉是根,河是根的魂。而我日夜與著河水為伴,何嘗不是對故鄉的一種守望,一種靈魂深處的依戀。
對故鄉的情是從童年時就滋生出來的。記憶中,故鄉的山也青青,水也清清;記憶中故鄉的飯菜比任何地方的都可口,即使只是一塊玉米餅子;記憶中,故鄉的人總是淳厚熱忱,鄰里鄉親,早晚在街頭巷尾,橋上井邊,田塍籬角見面,即使閉眼塞耳也彼此了然。
一個人,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調定向定位,要經過千百次的摸索,前途充滿未知數。而童年的記憶卻像似春蠶作繭,緊緊將自己包裹,一輩子附在身上,。對故鄉的情就仿佛這繭絲,似乎守望故里就是我此生的宿命。
很多時間里,我們人在桑梓,隨眼都是親切與塌實,也就淡化了對故鄉的情之深與義之切了。而一旦我們離開家,就成了逐浪的浮萍,失根的蘭花,飛舞的秋蓬,因風四起的蒲公英。當你人在千里之外,當你孤寂難寐的時候,“江楓漁火對愁眠”會讓你了解到原來故鄉在自己心里是何等的重要。那一刻,你會想到永恒,想到與故鄉相守一生。
其實,不論我們人在哪里,在我們心靈深處,永遠都隱藏著一個故鄉,那里有著與故鄉一樣的山水,一樣的人事,一樣的美麗情懷。是的,我們從來就未曾離開過故鄉,我們是在懷著故鄉旅行。離家越遠的時候,也是離家越近的時候。
我不清楚我的未來屬于哪一片天空,那里會有怎樣的人事情懷,但我深知,自己對故鄉的那份依依之情是切切實實的。這就是我為何總會憶起故鄉那彎小河的原因。
我選擇守望故鄉,就像許許多多詩人選擇守望一片麥田一樣,沒有任何理由,完全是情之所系。盡管它并不十分絢美,但它的那份親切與簡單恰恰滲透著一種不許任何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世俗繁華的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