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e每天都會收到不同的家長發來的“怎么辦?”
孩子太粘人,要一直陪玩,怎么辦?
孩子專注力不足,很難集中注意力做完一件事,怎么辦?
孩子不容易相處,不懂得換位思考,喜歡欺負人,怎么辦?
孩子膽怯、害羞,不會交朋友……怎么辦?
這些“問題”看似各不相同,但其實只要培養好孩子的3種能力——愛和感恩的能力、想象力、專注力——絕大部分都能迎刃而解。
然而我們知道培養好性格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程,今天Zoe給大家介紹一個最簡單省事的方法——讀繪本。
這兩天Zoe發現有這樣一本繪本,《我想要個寵物嘛》。
作者就是暢銷的治愈系漫畫《你今天真好看》的莉茲·克里莫,這是一部教會孩子和大人愛與責任的童話,學會感恩身邊平凡的付出與陪伴,當然還遠不止這些。
一、愛和感恩的能力滋養生命
小恐龍的小伙伴有一只好玩的寵物,它也特別想要一只。是不是好像你家娃?
當孩子向你提出養只寵物時,你是不是在想,老娘連自己都養不好,還要養你,哪里有空養寵物。然后堅定地拒絕了。
而小恐龍的爸爸答應孩子后,告訴它要自己照顧好寵物。
所以小恐龍給椰子安了個家,有被子,有飯盤,還給它起了個名字。起名字是如此有儀式感,似乎送給寵物一個名字,它就屬于你,有了篤定的聯系。
小恐龍羅力和椰子一起洗澡,睡前換睡衣,似乎瞬間羅力長成了大哥哥,模仿父母照顧自己的方式去照顧寵物,在這過程中,讓它有了愛的能力,懂得了付出。
小孩子真的很喜歡一起洗澡、換睡衣,每天我們家的谷哥和洋洋,兩人的特殊時光就是一起泡澡,互相給對方洗頭。
你一定很好奇小恐龍羅力怎么找了只椰子當寵物?
是不是隨便給孩子一件東西就能當寵物,那可太方便了。
其實,尋找寵物的過程中,羅力遇到的不是太高夠不著,就是太忙沒有空,或者根本不想當寵物的,這時正好這個椰子從天而降,跟著沮喪的小恐龍滾了一段路,他認定這只椰子就是自己的寵物,興奮地抱回了家。
小恐龍的遭遇,像不像我們尋找朋友、伴侶的過程,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挫折、失落和孤單,如果有個愿意跟隨一個平凡的小孩,陪伴他長大的伙伴,他會倍感珍惜、心懷感激。
正如最后小恐龍說,“我本來想找一只寵物來好好疼愛,沒想到卻是寵物找到了我?!?/p>
這是一個懂得了愛和感恩的孩子,他的性格和際遇一定不會差。
最近大婚的宋慧喬就是最好的例子,她長在單親家庭,與媽媽互相照顧獨立堅強;她少年成名,仍在遺棄動物保護中心默默做了13年義工,出道至今幾乎零負面新聞,每個劇組都夸她性格柔和好相處,幾乎每部戲都能收割男神,如今收獲美好的婚姻。
二、想象力帶來最好的玩伴
媽媽,給我生個弟弟妹妹嘛,要不生個哥哥姐姐也行!
讓你哭笑不得的童言背后,是孩子對陪伴的需求。
如果不能給個二胎,那給個椰子也行啊!
你是不是在想,椰子又不會動,又不會叫,孩子怎么玩?當球踢也只能5分鐘熱度呀!
我們大人的想象力,是想象不出孩子的世界的,誰規定寵物必須是小動物呢?
小恐龍把椰子當做真正的玩伴,一起角色扮演;男孩最喜歡的拋接球游戲,椰子也很擅長喲;捉迷藏,其實是它藏起了椰子,卻玩得很開心……
也許大人看了有些好笑有些傷感,但對孩子來說,是足夠快樂的回憶和安全感,還記得頭腦特工隊里,小女孩想象出來的那只玩伴嗎?
連虛擬的都可以,一只椰子,有無限可能哈。
共讀這繪本,開拓思路,和孩子一起討論,如果你有一個寵物,你還可能怎么和它玩?
讓孩子自己去尋找這樣的一個寵物,還怕孩子纏著你不休嗎?
三、專注力消除大部分負面行為
瑪利亞·蒙特梭利的著作《有吸收力的心靈》里提到,有一個很驚人的現象:一旦兒童開始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任性、混亂、膽怯、懶惰、反社會等性格缺陷,都會隱去,顯示出的是集中精力、投入工作、遵守紀律、容易相處、融入社會等優勢性格。
瑪利亞·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的這種自我性格的轉變,要通過集中注意力、用手做事情來完成。
比如兒童的“玩耍療法”,就是使兒童在許多模仿游戲中進行自我選擇,專注到他們的玩耍中。
家長不能去打斷孩子,但還是要能夠在孩子感到無聊、無處發泄精力時,喚起他們的注意力、并啟發他們自主地完成游戲。那么,讀一本理念積極、啟發性強,容易模仿和實踐的繪本,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比如這本《我想要個寵物嘛》,簡簡單單塑造好性格。
好了,你現在是去買繪本還是找寵物呢?
在同名公眾號“Zoe正能量教養”后臺輸入“寵物”,即可下載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