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夢回故鄉,不知道是不是真有什么科學道理,但確確實實老家那街巷地頭經常入我夢中。
記憶里小時候的老家還滿是土坯房的小小村莊,沒有柏油路,沒有二層小樓,沒有席夢思,也沒有香甜的奶糖。至今記得走過我家附近的小胡同,胡同中間的小房子久不住人一個夏天就搖搖欲墜,翻過塌了一半的矮墻跳進去的小伙伴被大人們呼喝著匆忙逃走,這個胡同現在也是我夢里的???。
我家的老房子在村子最西邊,墻外有一條水渠,夏天雨水豐足的時候經常水漫墻根,土坯不耐泡,院墻兩邊架了幾根木杠支撐有些傾斜的墻面。東面墻上掏出來一個四四方方的圪窯,里面扔了些小鏟鋤頭之類的零碎,但是經常變成母雞下蛋的場所。廚房在東墻靠門的地方,墻角規整放著鋤頭鐵锨之類的農具,墻上鐵鉤上掛著鐮刀草帽,自制的大掃帚也靠這邊放置。
說起大掃帚,確是農家特有,種了掃帚苗,從一點點小芽長成一兩米的小樹,收了后把靠近根部的五六十厘米用鐵絲捆好收緊,然后用兩個石板壓平曬干,打去種子碎末就成了結實耐用的掃帚,雖然也有賣的竹掃帚,但無疑這才是農家掃帚的主流。
日常用水都是井水,院子中間一口十幾米的小井,壓水機旁邊幾塊石板拼成的幾臺,可供洗菜洗碗,洗衣板是用幾百個小藥瓶塑膠蓋釘在木板上做成的(那時爸爸在衛生所,這也算廢物回收再利用吧),也放在旁邊,印象中用了好多年。院子地面還是土地,只在堂屋到廁所用水泥板鋪了一條小道,堂屋門口放了幾塊長長的青石板,我們幾個小孩子經常就在青石板上一玩半天。
堂屋有高高的門檻,我小時候喜歡踩在門檻上往外跳,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弟弟小時候走路還不穩當,摔倒磕在門檻上,下嘴唇都嗑穿了,留下個大疙瘩,現在都還能看出來。
兩間堂屋其實沒多少東西,最顯眼還是同時充當桌子的水泥板拼成的大平柜,除去交完公糧的小麥玉米都在這里了,平柜正上面掛著集市上買來的掛畫,靠西邊墻上有臘月二十三貼的灶爺像,香爐是長放的,四時八節的都要上香。那時候老奶奶是跟大孫子就是我爸一起的,就住在東邊屋,盤的炕,有兩個,北邊的老奶奶睡,南邊的爸爸陪著。我們住在西屋,一個大床,靠墻放著,我總愛靠墻睡著,夏天也涼快。
我小學之前的時光都在這個小院,現在做夢最多的也還是在這個小院,只是自己跟個旁觀者一樣,清楚的知道這是舊時的回憶。也許這正說明了我最留戀的還是那時無憂無慮的光景,雖然沒有很多玩具,沒有好看的動畫片,也沒有多少好吃好喝的,但有我的童年,無憂無慮再不回來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