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畫了一張風景,卻總也找不到適合拍照的道具,于是跑在小區院子的綠化帶去剪了幾枝紅葉、一串不知叫什么名的花回來,權當道具了。只是這桌面又不好看了,明天做一個舊的桌面出來拍照吧。
一
起稿不用多說了,都是一樣的方法,簡單的風景畫的線稿都畫得比較隨意,并且,畫得要輕。筆都是中華牌繪圖鉛筆2B,紙用的是大概180克吧,因為這紙是給小孩用的一包一包那種,被我拿來練習了,所以紙并不高大上,我的畫具,一直都很平民化,我也一直認為,只要畫得好了,功力到了,餐巾紙上也畫得出好作品來。
這幅畫用的都是馬利牌水彩顏料。
二
草稿畫好之后,用紙膠帶把紙貼到畫板上,我的這個畫板,也不是什么畫板,就是以前裝修留下來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木板,沒有畫板那么大,我還正好可以放在桌了來畫,很方便。
先用濕的筆把樹的上半部的背景,用普藍色把遠處的樹林淡淡地畫上一遍,用淺藍把天空鋪一層,但我沒有鋪完,有些地方只用了清水把畫上去的顏料暈染開就好了。下面用了土黃和淡黃,還有草綠和群青來交替給下部分的田地染上一層。
三
繼續用前面這幾種色把天空,背景和田野都再畫上一、兩遍。
先說一下,其實也可以一遍畫好,特別是如果去外面寫生,不建議這樣畫。很多時候,自然界的景色,從宏觀上看是靜止不動,但從客觀來看,又沒有靜止不變的景,所以靜止或動態都是相對的。比如你想畫一束耶穌光,那就不可能一遍遍地慢慢描,因為它會瞬息萬變,有時候幾分鐘就會消失。我也是自學水彩畫,但是,我僅有的經驗告訴我,什么情況下,畫什么樣的內容,是需要用相對適合的方法,雖然畫畫其實不講究畫法,只要畫出感覺,畫出心中想要的景象就是好的,但,如果方法用對了,會讓你的畫技突飛猛進。這聽起來有點矛盾,只能意會吧。
四
用了普藍把路的橫切面畫得重些,再用熟褐加上一點深綠去渲染加深,這樣不會顯得單調。
趁著紙面沒有全干,用了深綠和淡黃,分別把田里的深淺變化簡單勾一下。因為這幅畫,重點不是前面的田,也不是后面的天空,遠處的樹林,而是中間,小路旁的那一排形狀獨特的樹。所以,前面和后面都可畫得松一些,不要太較真,把重點放在這一排七棵樹上。
用生褐和深綠(這兩種色的比例,以及和水份的比例,需要你自己去感覺,去試,沒有絕對),開始給樹上色。這個樹一共畫了兩遍,通常是一遍未干完,就畫了第二遍,這樣樹干的深色和淺色部分都可以明顯地表現出來。
五
看一下細節。
六
在畫樹干的時候,順便再把路的橫切面有意識地畫一些像是雜草叢的小草在樹邊上。
七
看吧,樹畫出來,整個畫面就有感覺了,而且,你一搭眼,看到的就是樹,其他都是“背景”。
八
這一排的最后一棵上有些綠葉,用的是草綠和淡藍色。先畫的時候水多點,第二遍水少點。這樹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原圖當然沒這么清楚,我自己添加了不少自己喜歡的元素在里面,這個也是畫畫的人的優勢啊,想添點什么,減點什么,全憑喜好。
九
看看大效果。
十
然后把每棵樹上想要加的樹葉都加上去。
十一
然后用熟褐加了綠色,稍微多點水,在樹上需要有枯葉或是很細小的枝干等你覺得可以畫點什么的位置去多點幾下吧。
再然后,把后面的遠山還是有遠處的樹林再部分加深些,不必全部畫完,只把你覺得需要的地方加深。
十二
再看下整體效果。差不多就這樣吧。只是我最后還把前面的田里的綠色和黃色部分,分別用了深綠加普藍多畫了點筆觸,用土黃和熟褐還有點紅,畫了另一些筆觸。
今天拍照,用了一張自己做的再生紙來墊底(實在找不到什么好的道具了)。
順便曬一下我自己做的手工紙,雖然做失敗了,不過還挺舍不得用的。呵
這里是“一夏飄雪的簡筆手繪室”,彩鉛,鋼筆,水彩,兒童,創意...帶你由淺入深進入到一個手繪的世界,畫一個心中所想,所期待的天地吧。
喜歡畫畫的朋友們,和我一起畫起來吧!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