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春,不由得想起了那個熾熱而又熱烈的夏天。
那年的夏天,有藍得清澈的天空,有聒聒不停的蟬鳴,還有一群高三高考畢業的少年少女。伴著畢業的腳步,那個夏天注定不平凡。
畢業季的到來,有人激動,有人難過,有人好奇,有人害怕……高中三年的生活在這個夏天徹底劃上了句號,三年的奮斗和三年來一起奮斗的人,在這個夏天慢慢走遠,忽然很想把這份三年的記憶藏進神明的儲物罐,將萬物溫柔偷偷藏起來,不讓它被時間帶走。
電視劇里驚天動地、愛的死去活來、過程曲折復雜的高中生活多數只存在于冷冰冰的熒幕上,大多數人的生活實在是平靜的激不起一絲波瀾。很多時候你本以為自己不會懷念和不舍高中的生活,因為高中的生活總是在重復著同樣的節奏,寫題,上課,考試,吃飯,睡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三年來一向如此。
平靜的就如一潭死水,掀不起一絲波瀾,一切可以制造波瀾的小石子好像在你的高中三年里幾乎沒出現過,就像世界上沒存在過這種物體。
在你的印象里,高中三年以來,你并沒有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兒,連曠課,早戀這些看似尋常的事兒你也沒體驗嘗試過,三年,平靜的很正常也很不正常。
有一個朋友曾給我說過她的高中生活。高一隨機被分到一個理科班,高二文理分科,因為讀文科,她離開了原來所在的班級,來到了一個新班級,這是一個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陌生的教室,連她自己都對自己感到很陌生。
她并不是一個自來熟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很慢熱。她可以和熟的人玩得很瘋,可她和不熟陌生的人幾乎說不出一句話。可就是這么一個她,害怕交流也害怕孤單。她不喜歡自己一個人,但卻害怕與陌生人主動,一直矛盾著。
直到一年多過去了,班上才有幾個能說得上話的人,一直默默在這個班級存在著,不起眼,甚至,連班主任都看著她卻對不上她的名字。這好像就是每個班里都會有的一類人,叫“小透明”,可她每天閑暇的時候都會想,一定要好好學習,用成績讓老師記住她,可直到畢業,她似乎也沒能做到,去找老師拿畢業照的時候,老師盯著她看了好一會兒,表情里面有疑惑,似乎也有一絲因為自己記不住名字的愧疚。那空白的、兩人面面相覷的幾秒實在是難熬,明明才幾秒,仿佛有好幾分鐘,好幾個小時,好幾天那么長。
即使“小透明”,她說,她也有珍惜的回憶,她忘不掉那一群陪她度過三年的人,忘不掉那些叫不出她名字的老師,忘不掉雖然是同學卻沒和她有過交流的人。三年來的點點滴滴,或事或物,她都忘不掉,也許是因為本來就不想忘掉。
曹文軒說過這么一句話:“作為一個作家我知道,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離別。”
和朋友的閑聊,我也回想起我的高中生活。三年以來,高中畢業以后,我們學會了告別,但是告別不代表忘記,告別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常態,所以,可以說,告別也是一種成長。忘不掉的東西我不會特意強制忘掉,只會把它埋藏在心底,也許,在后來的日子里,我會和我的孩子分享這段記憶,會和我孩子的孩子分享這段記憶,帶著微笑,和他們娓娓道來。
如果我們都還是孩子,我們就可以留在那段長不大的時光里,聊著長大后的美好話題,沒有成人所要考慮的生活、薪資、房貸、車貸……當時的生活好像只有快樂、童真和幻想,那是一個用美夢編制成的象牙塔,守護著心里的美好。三年前的我渴望長大,三年后的我憧憬回到從前,不是對現實失望,是對過去有種說不出的牽掛。
三年,就像是一場朦朧歲月里的水月鏡花,似真似幻,只能在夢里尋到一點兒蛛絲馬跡。時光太瘦,總是在指尖悄悄溜走,握也握不住。如果可以,我想把這份記憶裝進冰箱冷藏,在歲月爬上我的頭發,侵蝕我的身體的時候,再把它從冰箱里拿出來,讓它陪我走完余下的時光。
關于青春,我又想起了那個夏天,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凡世的喧囂和明亮,都讓我不自覺想起那三年,擱淺三年的漫長往事,亦或喜亦或悲,一個人跌跌撞撞走完,只盼在終點能再次相逢。
“無約而至,無人可免”。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