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經歷一段充實而又艱辛的實習期,返校回來已是大四下期,此時有點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感到一些彷徨。(嗯…好像說偏題了……)言歸正傳,今天我想談談自己對有關學習認知的思考。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對待元認知或者說是學習課程,我們有太多的維度來進行思索。我們想學得更快,更深,并且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想法設法的專注起來,以達到我們預期的學習期望值。但是世事難料呀……
我認為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盡可能讓大腦活動起來呀!(呵呵,你這不是說的廢話嗎?!)那么怎樣去做到呢?技巧就在于讓大腦意識到所學的新知識很重要,對學習者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于是我們就需要做些新的嘗試。(當然,聽一聽你的大腦怎么想的,弄清楚哪些做法是可行的,哪些做法對于你來說是不能奏效的。)比如以下筆者的觀點:
慢一點。你閱覽的越多,消化的卻越少……
在互聯網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對于自己想掌握的知識點,不要抱著只是看看而已的態度而一走來之。停下來,好好的思考一下,不要急切的追尋問題的答案,可以設想有人在問你,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這么想,通過這樣的學習反思方式,我們的知識點會記得更深刻。
做練習,記筆記心得
其實,最近看了一本有意思的書(后期會出一篇讀后感的文章)從中練習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文章指出寫寫自己的讀書筆記,或者平時寫寫自己的日常心得。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大量的研究都證實了,學習的過程當中,如果動動腦子再動動手,將會改善我們的學習質量。
找準合適的時期,看該看的書
在學習專業當中,或許我們會對一個新的知識點感興趣,我建議大家在自己認知范圍內,讀一些自己能夠理解的專業書籍,去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不是一味的去專研不是這個時間段所能掌握的知識框架。這樣的學習成本非常大!
上床睡覺之前不要再看別的書,至少不要看有一定難度的書。
學習中有一部分是在我們合上書之后完成的,在此期間,我們大腦其實還在回憶剛剛所看的內容,所謂的二次復習。如果在這段時間我們又去灌輸新的知識,估計剛剛我們所學的就真的當白學了。
大膽的講述出來吧!
在學習工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將我們所感悟到的知識心得,通過講述分享給同行或者學習伙伴們。這樣不僅會提高自己的演講表達能力,而且你會發現自己比以前任何時候光看不說強多了。因為我們在講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其實就在運動思考。
說了一些自己的學習心得,再一次勉勵自己以及在讀同學們,希望自己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工作當中,利用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技能來完成一項可靠的項目,并將其有所輸出。相信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最后,向不滿足于現狀的,時刻追尋存在感的人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