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土高原,綿延起伏、深溝縱橫、雄偉狀闊。深沉而厚重的黃土地貧瘠而又神秘,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淳樸自然,生生不息。
? ? ? ? 水,是人類生存的保障,在黃土高原上生活的人們,日常用水得去幾公里外的深溝里去挑去馱。我想,在山區里長大的人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吧。每當清晨或黃昏時分,總有一些身影行走在山間崎嶇的小路上,此時的山澗中傳來一聲聲吱悠吱悠的聲響,熟悉高原生活的人自然就知道是什么(馱水時水桶與鞍子摩擦的聲音)。
? ? ? ? 相信在黃土高原的這片土地上,這樣的生活場景現在已經不多見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它正在成為一種農村生活的回憶。我出生在1981年,在讀小學的那個時候,村子里還沒有通電,也沒有通路,更別說什么自來水。貧困的山區總是落后的,記得那時候家家戶戶都至少有一口盛水的水缸,一副或木頭或鐵皮做的水桶,這是生活在黃土高原上每家每戶生活的必備品。
? ? ? ? 那時的大人們總是忙著農活,于是每家的用水重任就自然落到了孩子們的身上。常記得,我放學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趕著毛驢去馱水。我打小調皮淘氣,領著妹妹,妹妹常常幫我提著灌水的小桶跟在我的后面,這樣安排母親一來是為了相互有個照應,二來是讓妹妹跟著我學灌水的本領,無論春夏秋冬幾乎天天重復著這樣的生活節奏。所以,我對村里的那口水井有著太多的記憶與情感。
? ? ? ? 我是喝著它的水長大的,自然無法忘記那口井。其實也不是什么井,只不過是一股山泉從兩塊大石頭的縫隙里涓涓流出,鄉親們用石頭圍起的一個方形的儲水坑,便是所謂的井。井雖然很小,但是它是我們兩個村唯一的取水點。無論春夏秋冬,它都未曾停止過流淌,無私的養育著村里的人們,承載著村里的生產生活用水,也承載著人們的幸福生活。它是歲月的見證者,見證了我們成長的足跡。
? ? ? ? 我喜歡那口井,更喜歡春天和夏天的那口井。在春天里大地消融,萬物復蘇,春燕歸來歡愉在低空,青蛙從冬夢中醒來,蛙聲陣陣,響徹山谷,伴著嘩嘩流淌的水聲在小溪中暢游。這一番春天的景象給人以激情和希望,讓荒涼的山谷煥然一新,那口井也顯得生機盎然。到了夏天更是另一番景象,黃土高原變得郁郁蔥蔥,到處綠色成蔭,在一片翠綠中這口水井卻給人們帶來一夏的清涼。那兩塊巨大的石頭被太陽曬得發燙,鄉親們會把洗好的衣物晾嗮在石頭上,便在井旁的柳樹下悠然自得的休憩,氣溫越高,那井水就越發的冰涼,勞累了的人們常常會飲幾瓢甘甜的泉水,減渴減乏,逗趣的說堪比城里的冷飲。就這樣水井默默的饋贈給鄉親們生活的愜意。在它流淌的方向你放眼望去,一片青綠,它給山里的人們送去新鮮的蔬菜和各色的瓜果。在大山深處,這絕對是另一個世界的景象。那一畦畦的各色蔬菜,綠油油青翠翠的,這都是井水給它們的滋養,那涓涓流出的井水不僅帶給人們喜悅,更帶給鄉親們夏天的幸福生活。
? ? ? ? 井水是無私的,它日夜不停的流淌著,默默地惠澤著它流經的土地,匯成小河給人們的生活提供著必要的保障。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然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冬雪覆蓋的季節,那井水卻從不封凍,更讓人驚奇的是在井上偶有霧氣繚繞,熱氣騰升的景象,此時的水井猶如一股暖流,讓鄉親們在冬日里方便取水,省去鑿冰的麻煩。直到現在,雖然水井已經不見當年的模樣,但在我的記憶中依然是一道不可磨滅的風景,忘不了水井的恩賜,更忘不了那股涓涓細流,那流淌的聲音在耳畔、在山谷中回蕩。
? ? ? ? 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村子里已經道路通暢,家家戶戶也都吃上了自來水。那口水井,那條崎嶇的馱水路已經雜草叢生,水毀坍塌。如今的那口井像一位滄桑孤寂的老人孤寂在山谷里,無人問津。雖然我對許多事物的記憶逐漸模糊,卻唯獨清晰的記得那口水井,那一條崎嶇的馱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