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今天和女兒聊天,聊到古詩,聊到古詩里的月亮,古詩里的月亮是寄托相思的道具。我就說起我兒時的月亮,那時候的月亮是我們的守護神,是玩伴,是故事。
現在的我們突然想起月亮,可能就是在中秋節的前后幾天吧,因為留意一下當天的天氣怎么樣,會不會沒有月亮,其實有沒有月亮,都不會影響我們吃月餅,只是一個聊天的話題而已。
記得小的時候,偶爾到城里,全靠雙腿走著去,并且要很早出門,如果當天的日子是這個月的上旬,下半夜就會有月光,可以照亮我們腳下的路,但當我們要經過一些亂墳崗的時候,就會表現的有些害怕,大人們就說:“這么大的月亮,怕什么!”,感覺有這月亮在,那些小鬼小怪才不敢出來造次呢。天空中的明亮月亮像個守護神一樣,亦趨亦步的在頭頂上守護著我們一直到天亮。
如果是月半的日子,又是大晴天,就好像這一天突然多了2個小時玩樂的時間。夜幕降臨了,黑漆漆的家里舍不得點燈,但是,外面月光亮堂堂的,我記得村莊的小朋友,就會呼朋喚友,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玩各種游戲,就算有大人們拖著長長的嗓音呼喊我們的名字,還裝作沒聽見,直到家長親自趕我們回家,我們才在月光下飛奔回家,月亮是兒時延長快樂的時光機。
在夏日,在月光下,勞累一天的父母,就會在外面乘涼,孩子們玩累了,就躺在涼席上,聽大人們講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講住在廣寒宮嫦娥姑娘的時候,大人們可以指著月亮大一點黑影說那是大槐樹,那些小一點黑影說是吳剛在砍樹,天宮就在我們的頭頂,覺得那么真實,感覺我們仔細聽,可以聽到神仙們在天庭說話的聲音一樣。月亮里有我們兒時故事美麗的女主角。
兒時的月亮,和我們漸行漸遠。通信系統的發達,萎縮了我們思念的情感,我們的子女可能自此就沒有思念的基因,中秋就快到了,我們吃美味的月餅,更要好好欣賞那一輪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