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無意間打開電視,看到一檔節目,李文宏正講述他一路走來的歷程,他講述自己因為在家搞創作,在上一次相親節目時被批“啃老族”,現在失業六年賦閑在家、平均月收入不足300元、至今未婚、7旬父母還要打工養家……
? ? ? 同時他的父母,姐姐也來到了節目現場除了母親,家人都反對他閉門造車的寫作方式,雖然有兩本書出版了,也只得到3萬左右的稿費,而這么多年的家庭開支哪是這杯水車薪能解決的。
? ? ? 潛心搞創作,是很多擁有文學夢的人都期望的事情,可最初,可能我們的作品不成熟,我們無法使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成為我們謀生的工具。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總要吃喝吧,不謀生如何謀業。
? ? ? 節目組為了“喚醒”李文宏的內心,找了一位與他截然相反的勵志哥,送快遞的博士。他自己在送快遞期間,努力考上了博士,因為他有一個當大學老師的夢想。這樣的人生更讓我們覺得靠譜。他有夢想,可是他知道要維護好自己的生活,他明白身為男人對父母妻兒有自己的責任。所以他在養家糊口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夢想。
? ? ? 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情況,究竟堅持夢想還是先找工作,我們沒有資格隨便評判別人的生活方式是否正確,但如果你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夢想優先,畢竟專心搞創作更容易實現夢想。可是如果你和李文宏一般父母七十歲還要掙錢養活你,你如何忍心把你的夢想凌駕于他們的痛苦之上。
? ? ? ? 節目中途因為她的姐姐要發表看法,被李文宏粗暴阻止,一度節目無法錄制。現場氣氛很尷尬,我看到他的母親顫顫巍巍的走上臺,雙手合十,對嘉賓們說抱歉,抱歉自己教子無方。我看了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而李文宏全程卻無動于衷。我不知道他的心中做何感想,只是心疼他年邁的父母,他們何其無辜。
節目組的安排,對于一個一直覺得文學是他最神圣事業的人,內心肯定感到被侮辱和傷害了,中途他說自己喜歡當記者,可因為高中文憑,沒有記者證,所以也放棄了。一位嘉賓聽了也忍不住了,問他:“你想當記者,你為此付出什么努力了?”他反駁:“我沒有記者證,人家報社不可能要我。”諸如此類,他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反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斷逃避現實,沉浸在所謂創作中的“懶漢”。
我突然想起身邊的一個朋友,她一直有畫畫的夢想,可家庭貧困,她的家庭根本不可能拿出多余的錢來支持她的夢想,她就利用一切她能利用的資源,她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跑到美術學校應聘管理員,她一家一家的試,終于有一家錄取了她,她每天六點就起床,開始打掃宿舍、教室衛生,打掃完,就跑到教室門口偷聽,學校的負責人看到她的好學,也有些動容,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她可以免費聽課。現在的她成為了那所學校的一名老師,業余時間也一直堅持畫畫。
她有自己的夢想,也接地氣的實現了。有那么多人,在成年之后,或者退休之后選擇開始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是他們年輕的時候不愿意實現,而是,生活的責任告許他們,孰輕孰重,不能因為你的夢想,而影響自己的生活,甚至影響別人的人生。
《無戒寫作訓練營第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