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見字如面。
這是一封穿越時空的信。
今年,我三十歲,今天又是父親節,突發奇想,如果三十歲的我,給當年三十歲的你寫信,我應該說點什么呢。
你三十歲的時候,是二十年多前,大概是1994年,我八歲。
其時,我們家境并不好,三間老房子,一扇破敗的木門,家中宅基地地勢很低,下雨天雨水從嶺上灌進來,豬圈都是滿的,若不是小豬聰明,掉進豬圈里會被淹死。
你外出打工,媽媽在家照顧我,種十二畝地,養一頭牛,操持內外,非常辛苦。
你背負著改變家族命運的使命,只身一人,想方設法地賺錢。
你絕少提起這些經歷,倒是我媽沒事總愛講給我聽。
你騎二八自行車,載著花生油,做糧食換油的生意。
所謂換油,就是以物易物的交易,約定好,多少斤糧食,換多少斤花生油。
這項工作的苦處在于,每一次把花生油換成糧食,車子就會重一些,從東村換到西村,騎上自行車,上坡已經無比吃力。
多年以后,你偶然說起,仍舊對這份工作心有余悸,但隨即你又說,男人得養家糊口,不論多苦多累。
你做過外匯的生意,大概意思就是,賺取匯率的差價,折騰了許久,沒賺到什么錢,只留下一疊外匯券,成了我小時候的玩物。
你沿街叫賣過炒花生,修過鞋,自制過年農村使用過的蠟燭,做過木匠。經歷許多,掙的錢都用來補貼家用,變成了我的玩具和奶粉。
大概三十歲這一年,你找到了你操持至今的工作。從跟著使用大哥大的老板打工,一直到自立門戶,白手起家至今,雖然并沒有達到你期望中的規模,但已然以一人之力把家境帶上了小康。
你用你的前半生,給這個家庭奠定了最初的根基。
人都說成功者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而實際上,每個人的人生都站在父輩的肩膀上。
尤其是中國的父母,對兒女的希冀與呵護已近乎不合理的地步。
恨不得用自己的一生給兒女奠定未來富足生活的基礎。
擔心兒子娶媳婦沒房子,擔心女兒嫁人沒嫁妝,于是委屈自己,奮斗,不停地奮斗。
你也一樣。
希望我過得好,希望我不必為生活憂心。
但我想說的是,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在各自的人生中能到達什么高度,那取決于個人的能力與性格。
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只是想告訴三十歲的你,自己的人生同樣也很重要。
我希望我的老爸也能自私一些,也能有閑暇去虛度一些光陰,也能為了自己的理想任性一把,就像你縱容我那樣。
我今年三十歲,從考大學開始,就立志要離開家出去闖蕩。
我想擁有一個廣闊的人生,我想要很多很多的人生經歷,你縱容了我,給了我時間,給了我不必為家里憂心的基礎,我才能像今天一樣,說創業就創業,說從頭再來就從頭再來,我是站在你的肩膀上追求著自己想要的一切。
能不能追尋到這一切,我不知道,但我至少過上了我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一切都是因為你。
自由多么可貴。
但除了父母與愛情,誰會愿意犧牲自己的自由,去成全對方的自由呢。
你年少時,有許多事跡,都讓我向往。
你單挑過一個村子的小流氓,小流氓被你氣勢所逼,竟然最后都沒敢動手。
你騎摩托車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我仿佛能看到摩托車大燈亮起,照亮前面濃重的夜色,像一把刺穿黑暗的利劍,那里面透著年少輕狂。
三十歲的我,能體會三十歲男人的心境。
三十而立,是個承上啟下的年紀。
青春期正式結束,告別了一些肆意妄為的年少輕狂。
三十歲之后,男人要背負得更多,去到的地方更遠。如果青春期是人生的序章,那三十歲就是個正兒八經地開始。
我會像三十歲的你一樣去戰斗,去欣于所遇,去騎上摩托車,穿透一些黑暗,去看一些少有人見到的風景。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 杜甫《百憂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