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慧姝
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嫻熟運用各種對比,不斷剪輯鏈接鏡頭,強化、深入、推進影片的主題“救贖”。帶著對于“救贖”的思考,重新觀看這部影片,看導演如何在對比之中推進情節并升華主題的。
1、自由與奴役、身體與心靈的對比
當運送犯人的車開在那條唯一通向監獄的大道上時,導演特意添加了視角漸漸升高的畫面,從地面,到屋頂,到空中,似乎是讓觀眾跟隨一個隱形而自在的靈魂,在對比中體會外部與內部,綠色與灰色,自由與囚禁。屋頂的上方,城堡里的空間一覽無遺,鳥瞰的靈魂,看到了固若金湯的城堡和插翅難飛的身體。
安迪的身體遵守著監獄里的各項紀律,但他的心靈卻從不屬于這里。他沉默寡言,極少與人交流,在放風的時候,他的好朋友瑞德,看著他的背影這樣感慨:
他漫步著,就像在公園里散步,像穿了件隱形的外套
安迪把他的思想交給了上帝,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恰是典獄長諾頓對新來囚犯的要求:
把你們的思想交給上帝,你們的身體交給我
那個鳥瞰的視角,是否也可以看作是安迪心靈的視角?安迪如同不幸落入鳥籠的小鳥,因碰上了到處飄浮的霉運而落入了這個關人的籠子。然而,有些鳥是不能關在籠子里的,它們的羽毛太光亮。當它們飛走時,你會覺得把它們關起來是種罪惡。
可是,在它們飛走之前,沒人覺得它們能夠飛走。在終身監禁的命運面前,安迪如何實現他的救贖之道?
2、兩種命運的對比:不離救贖之道&遠離救贖之道
看到你,就知道,你是精神之主。——《馬可福音》第十三章三十五節
從有形的物質層面來說,安迪通過隧道成功越獄,而他用來挖掘隧道的唯一工具,一把不到七英寸(1英寸等于2.54厘米)的鶴嘴槌,就藏在《圣經》這本書中。因此可以這么說,安迪的救贖之道在《圣經》之中。每次突擊查房,安迪手握《圣經》這本書,使得小錘子從未被發現,《圣經》保護著他,替他藏著秘密。
從無形的精神層面來說,安迪的救贖之道也在《圣經》之中。每晚熄燈之后,逼仄的牢籠,孤獨黑暗之中,只有思想。有人發瘋了,有人麻木了,而安迪幾十年如一日地展開他精心策劃的越獄計劃:用他的鶴嘴槌,一錘一刻挖出通向外界的隧道,他用了20年的時間。引導與支撐他的,是自由與希望,是永不熄滅的內心之光。安迪的希望: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墨西哥的圣哈塔尼奧,一片大海,一條小船,一個旅店,然而那希望,如此遙遠,如此飄渺,瑞德當時就說了:可是,它在遠方,而你在這里。
安迪說地質學是關于時間和壓力的學說。連接現實與遠方的救贖之道上,也有壓力和時間。壓垮了,內心世界坍塌,就是忙著死;頂住了,內心之光戰勝黑暗,就是忙著活。時間慢慢流淌,堅持住了,就是厚積薄發;放棄了,哪怕是最后一刻,也是功虧一簣。黑暗和困頓無時不在,在內,也在外,而內心之光,驅散內心的恐懼與懦弱,也頂住外部的壓力和挫折;內心之光,聚攏起所有的力量與心念;內心之光,化困頓為前行,不離不棄,持之以恒,直至實現希望,擁抱自由。
我是世界之光,跟隨我就不會步入黑暗,而能得到生命之光。——《約翰福音第八章第十二節》
這是典獄長諾頓最喜歡的《圣經》中的句子,遺憾的是,當他因“內在改造計劃”而名聲大躁時,滾滾而入的黑錢、不受監控的權力,讓他蒙了眼,眛了心。
權力是世上最高明的整容術,極短的時間里就會讓人面目全非。影片中增加了一個小小的細節,諾頓戴的眼鏡,從之前的無框,到后來的黑框,暗示著諾頓遠離救贖之道,在追隨黑錢的路上,越陷越深。
諾頓已經不再是那個送給安迪“救贖之道就在其中”的諾頓了,遠離了“內心之光”的諾頓只能是一步一步深入黑暗。所以,他后來做了錯誤的決定,他策劃謀殺那個可以為安迪作證、還安迪清白的年輕人,他以為他可以一手遮天,然而在他與安迪的博弈之中,他輸了,因為他遠離了內心之光、遠離了文明、變得愚昧而殘忍。
一個走在救贖之道上,雖艱難,但不離棄,用鶴嘴槌一錘一錘地救出自己;一個遠離救贖之道,用黑錢一點一點地陷自己于黑暗之中。一個跟隨內心之光,得到生命之光;一個遠離內心之光,得到迅速降臨的審判。一個救贖自己的同時,不忘帶給他人希望;一個不僅毀滅自己,還連帶毀滅他人。
3、前后態度的對比:我是清白的&我殺了她;我已經改過了&改過?我不在乎!
安迪蒙冤入獄。面對誤判的命運,他只能接受,但是19年后,他在思想上真正地懺悔了。他對瑞德說:我殺了她,雖然不是我開的槍,但是我把她趕走了,她因我而死……
瑞德在第20年和第30年的假釋審判會上,他都誠心誠意地說:我改過了,再不會危害社會了,卻沒能得到假釋委員會的批準。在第40年的審判上,他滿不在乎,卻得到了假釋批準。
兩種前后態度的對比,影片要告訴我們什么?把過去真正地放下,才能繼續前行。安迪在思想上終于承認了他的那份過錯,即使是霉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認為19年已經贖清了他的罪過,他和這段命運達成了和解。而瑞德,當他說不在乎的時候,是一種和命運和解的態度,那個犯罪的年輕人已經無影無蹤,只剩下這個在這里生活的老人。
4、有希望&無希望的對比
布魯克獲得了假釋,卻在孤獨的絕望和恐懼之中選擇自殺。瑞德也獲得了假釋,在外部世界,他遭受著和布魯克相同的孤獨、絕望和恐懼,但安迪播種在他心中的希望救了他,他走出了這段生活,走向他的希望。
希望是好事,世間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從不會逝去。
強者自救,圣者渡人。安迪憑借著勇氣和智慧換來的圖書館改造計劃、屋頂的陽光與啤酒、莫扎特的旋律,都是要播撒希望的種子在這個灰色籠子之中。美好的事情無法用言語表達。“道可道,非恒道”,因為一旦用上言語,就縮小了美好的重要性。書籍、音樂、陽光、啤酒,它們帶來希望,片刻之間,晚風吹拂樹林,陽光灑在肩頭,啤酒讓人心神俱醉,圍墻消失了,自由多么美好!心底的希望被激起,內心之光不滅,救贖之道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