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前任
和大家分享的是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本書是我現任女友推薦給我的。我之前并不知道張嘉佳,他的稱號是微博上最會寫故事的人。這本書最初就是他的微博,他從2013年32歲生日那天起,在微博上連載自己的“睡前故事”,5天1,50萬轉發,超4億次閱讀。屌炸天啊,轉瞬便簽下了5個故事的電影版權。2013年11月,這些故事就被結集成《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出版,半年銷售超過200萬冊。張嘉佳立馬躋身中國作家富豪榜了,這是一個非常勵志的互聯網財富故事,我們多看書,多寫字,多剪片子,一個爆款就可以改變命運。對于互聯網來說,爆款是一種信仰。
說回《從》,這個書用作者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30多個愛情故事,30多個啊,真心感覺作者的朋友們都專心談愛不用上班。張嘉佳給自己書取名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意思是你隨時能翻開讀一讀,這些故事很輕松,就像一陣風從你的世界路過。很有超現實主義的感覺。
可是我讀過之后,只會覺得微博的歸微博,寫書的歸寫書;他的故事在微博上看到會很驚艷,或者只讀一兩個也棒棒的,但是全部集結成書,反而是減分的。因為他的文章有很強的碎片化特征。
碎片化特征是每一個網絡文化產品都應該具有的,今天有反饋說我們《看鑒》的視頻不夠網絡化,我覺得這個意思就是我們《看鑒》的碎片化特征不夠。《從》的故事碎片化特征一是主人公非常各色,就是性格都很極端,可以十幾年喜歡同一個人,可以為愛情拋棄房子拋棄妻子。或者主人公的親人性格很極端,說里面有一個單親母親,兒子和女友因為異地分手,母親騙兒子出去旅游,實際上到去兒子前女友單位對面租個房子,天天做飯給兒子前女友送去。我也算見過世面的,但聽到這種婆婆時還是嚇得豎起了寒毛。
《從》的碎片化特診二是過程曲折、結局奇妙,他的故事基本都是轉折了幾番的,男女主看似如漆似膠的往往會遇到前任鬧場;有一個故事,女主都欺騙過男主,然后傍大款結婚了,但是男主硬是能再女主需要時變賣家產,最后還有大團圓收場,以我30多年人生經驗來講:這不是扯犢子嗎?
碎片化特征三是主題很純粹,愛情是最偉大的,一切為愛情服務,里面都是愛情道德婊,離婚的都凈身出戶,分手了都各自祝福,對方肯定會嫁人,但你若是流浪多年后重返故地,一定會得到對方離婚的消息。
關鍵他寫了三十多個故事啊,類似的人和事不斷上演,當第一個故事和第二個故事相似時,你還可以認為這是作者的個人風格,但當每個故事都似曾相識時,閱讀體驗就會糟糕透頂。審美疲勞啊。《從》在我讀的書里難得的一章就好,多章就齁,導致讀完留不下什么。但是不得不承認,讀的過程還是很流暢的,我想這是能夠獲得? 人際傳播的關鍵點。
還有一個共同點,幾乎《從》的每個故事里都有前任,所以我突然想和大家聊聊前任。分手了那么久,還記得你的前任嗎?典型的兩難問題,回答記得顯的太花心,回答不記得顯得太薄情。其實我覺得有個比喻特別好:前任那個人好比你走路撞上了一個電線桿,很痛!從此以后你走路都會繞著電線桿走,可能很久以后你都不記得有多痛了,可是,那個電線桿永遠都存在那里。
我想,總有一個前任是你卡在嗓子里吐不出來,…其實,真正放下忘記一個人,不是不允許被提起,而是敢與去回憶,即使相見也可以談笑風聲,心里都不會再起一點漣漪…
再分享一個西方思想中悠久而陰森的傳統:愛最終只能被認為是一種無法得到回應的東西,是一種傾慕,看到愛情得到回報的可能越渺茫,欲望就越強烈。愛只是一個方向,不是一個地點,達到目的,擁有被愛之人(在床上或以其他方式得到)后則會自行銷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