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 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 是一群人的孤單
我一個人吃飯 旅行
到處走走停停
也一個人看書 寫信
自己對話談心
只是心又飄到了哪里
就連自己看也看不清
? ? ? ? ? ? ? ? ? ? ?——阿?!度~子》
-1-
最初看到上面這張圖的時候,第一感覺不是“啊,大海好寬廣好美??!”而是“這也太安靜了吧,一個人都沒有,好可怕!”
那時候還小,想象若是自己被丟在這空無一人的地方,只怕會無助到哭死。我想那時候的自己,從潛意識里就是拒絕一個人,拒絕孤獨的。
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見過了太多的人情冷暖、悲歡離合,我們漸漸被推著不得不靠近孤獨的陣營。盡管心往“熱鬧”,身卻在日復一日的“孤單”中。
什么時候開始,孤獨成了最常見的狀態(tài)?而熱鬧,卻成了最觸不可及的奢求?
亦如手機短信里,最活躍的不是遠方的親友,而是無法拒絕的公號。
-2-
我從小身邊就有一大幫朋友,上學、放學、吃飯、玩耍甚至上廁所,都是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小伙伴們一個個還都是老師跟前兒的“小紅人”,因此,當時班里不少人都羨慕我們這超拉風的小團隊——“六人幫”!
升了初中高中,一個宿舍、一個小組便是一個家,去小賣部買零食,去老師辦公室問題,去大門口推車子回家……無一不是三兩成群,更不知孤獨為何物?
即使在我高三生病住院的半個月里,好友們湊錢買了一大把香蕉作著伴兒來醫(yī)院慰問,同病房的大媽還總羨慕我人緣兒好。
生病是我最脆弱的時候,除了忍耐,別無他法。而即使是最脆弱的時候,我感受到的也只是身體上的痛苦,而非心理上的孤獨。
-3-
真正深切的體會孤獨是在大學。我至今搞不懂,高中那么忙卻事事有人陪,而大學明明很輕松,為何大家卻疏遠了?
剛入學軍訓的時候,同宿舍六個人干什么都一起,好的能穿一條褲子。一起吃飯,一起打水,一起洗澡,一起逛街,像連體嬰兒一樣。
好景不長,和小學一樣拉風的六人小隊伍沒過多久便分散了,變成了“2-2-2”模式,老大老五在一起,老二老三在一起,老四老六在一起,按個人喜好劃分隊伍,大家也漸漸都有了自己的事情要忙。
有人加入了學生會忙的熱火朝天,有人加入了某社團天天組織活動,有人忙著考四六級和各種證書,有人忙著談戀愛打游戲……大家看上去仿佛都很忙,會網購之后連一起逛街都省了,會叫外賣之后連一起去食堂吃飯都省了。
第一年每個人過生日時大家都會買蛋糕、準備禮物,買一堆好吃的在宿舍熱鬧到把宿管阿姨吵來。第二年開始,也不知突然怎么了,都忙的忘記了彼此的生日。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女孩發(fā)的照片,配圖只有一句話:“今天是我的生日,同宿舍竟然沒有一個人記得,我想這就是孤獨吧。”
突然就很心酸。
我不會告訴你我以前有多討厭一個人吃飯,好像獨自吃飯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一樣。孤單像黑夜捆綁著我透不過氣來,不只顧影自憐內心敏感,更害怕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
好像一個眼神瞥過來,就是在指點,在嘲笑。“這個人看上去人緣好差哦,竟然一個人吃飯。”亦或是“這女孩孤零零的自己吃飯好可憐,一看就沒有男朋友?!?/p>
于是我后來都把飯帶回宿舍吃。而很多時候,就連宿舍也是一室冷清。某某去開會了,某某去社團忙了,某某男朋友來找她了,某某去圖書館學習了……
很孤獨,卻不得不忍受。
不是我們不想熱鬧,而是沒有人肯陪你一起熱鬧了。漸漸的,我們都不是小孩子了,是時候學著長大,學著獨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4-
大二的時候,故作勇敢的踏上了一個人的旅行。不算遠的小城市,卻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坐上一列綠皮的火車,聽著鄰座旅客在耳邊熱鬧的聒噪,欣賞窗外足以洗滌心靈的美景。一瞬間,心情竟然很平靜。
沿途跟著一片起伏的山巒,我看到夕陽在山后偷偷隱匿笑臉,看到星光在山頂落盡點點絢爛。沿途跟著一條綿長的河流,我看到它在晨光暮靄中變換著色彩,看到它在無邊寂靜中緩緩流淌,默默跟隨。
我竟開始享受這段旅程,感受那種從未體會過的自由。那時的我,滿心興奮,哪里還會有什么孤獨!
來到一家喚作“從前慢”的小店,找一個舒適的靠窗位置,點一杯地方特色的奶茶,選一張簡潔雅致的明信片,寫給親密的朋友和未來的自己。幻想對方收到時的悸動,我竟然莫名其妙愛上了這種隨心所欲的孤獨。
竟然不可思議的發(fā)現(xiàn),一個人,似乎也沒什么不好!
當心靈被填滿的時候,又怎么會感覺孤獨呢?填充物不一定要是他人夜以繼日的陪伴,也可以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充實的小幸福啊!
-5-
大學期間我是有過男朋友的。
覺得上天著實很眷顧我,大概知道有句話“大學里不談一場戀愛是不完美的”,所以在大四時派下來這樣一個人。百般忍讓,處處為我著想,讓我在那段期間,像個驕傲的小公主一樣被捧在手上。
可我已經習慣了孤獨啊,而且那時候我在忙著考研。
相比有人在圖書館陪你學習,我更習慣一個人默默啃書;相比有人陪你吃飯說個不停,我更想靜靜的把小本上沒記住的單詞背完;相比整天要為冷落了對方而內疚不已,我更喜歡開開心心的打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所以有很多時候,我力不從心。
分手是理所應當,我竟有種輕松下來的慶幸,我想,大概是他出現(xiàn)的時機不對吧。當一個人全心投入到未來的奮斗中時,是無暇他顧的,那對彼此都不公平。
大一時迎面走過個帥哥還要拉著室友花癡半天的我,此刻竟可以做到心如止水。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會做出取舍,是因為成長讓我懂得了什么更重要。
-6-
如今還算順利的上了研究生,同宿舍四個人除了上課聚餐外很少一起行動。有人在外帶著家教,有人忙著去健身房,有人天天泡圖書館,而我,也習慣并享受了這種所謂的“孤獨”狀態(tài)。
上一篇文章里,我寫到自己每天都很充實,甚至忙到跟舍友聊天的時間都沒有。但室友們關系很好,只不過是各有各的追求,都在成熟的,變得更好。
我們不是沒有交集,而是相交后馬上再次分離,然后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
獨自去食堂吃飯,等餐時跟旁邊一位遠道而來上大學的學妹聊的很開心。坐在椅子上拿手機看下載好的節(jié)目,邊吃邊笑,不知道別人會不會把我當成瘋子。
但那又怎樣?成長讓我不再在意他人的眼光,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快樂著呢!
曾今的好友,或者上班,或者二戰(zhàn),或者在不同的城市讀研,聯(lián)系很少,只能靠朋友圈維持彼此微弱的聯(lián)系。
但這并不是因為感情淡了,而是我們都有了各自最新的圈子,并努力經營著。真正的好朋友,就是哪怕很久不聯(lián)系,一見面,那種熟悉的感覺還是能一瞬間找回來。很慶幸,我身邊幾乎都是這樣的朋友。
此刻,我躺在宿舍床上,用手機敲下這篇文章。天知道我在寫文的時候心里有多快樂,有太多的想法想要傾訴,有太多的目標想要完成。
“飽讀詩書”的大五不出意外的拿著一本書在看,學霸黃兒開著電腦做著老師留下的ppt作業(yè),小月月在瑜伽墊上敷著面膜伸著腿……偶爾會有一兩個人的話語打破寂靜,大家熱鬧的聊上兩句,然后繼續(xù)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
我喜歡死了這種狀態(tài)。
-7-
我們都在努力,都在進步,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都在一點一點變的更好。
真正的感情,不應該是一起懶惰的牽絆,而是激勵彼此變的更好的助力!
真正的熱鬧,也不是一群人震耳欲聾的狂歡,而是各自孤單著為未來的殊途同歸而拼搏!
很喜歡簡書大神卷毛維安在文章《在大學,孤獨是一種常態(tài)》里的一句話:
朋友間的最好狀態(tài),應該就像戀人間的最好狀態(tài)一樣:是給予對方足夠自我獨處和提高的時間與空間,然后在忙碌過后,共同分享進步的欣喜。
現(xiàn)在的我,看到那張照片還是會覺得安靜,但并不會害怕了。想反,現(xiàn)在的我,看到節(jié)假日的人山人海,才會慶幸自己沒有湊熱鬧加入人擠人的大部隊中呢。
在大學,孤獨是一種常態(tài)。是最不費力氣就能學到的,人生最簡單的道理。
從被動忍受孤獨,到安然享受孤獨,我想,這便是我們不愿太早面對,卻又不得不昂首迎接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