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理性動物:進化讓我們比我們想象的更聰明》
觀點:
人的很多行為看似非理性,其實是理性的。
生命史理論說,動物們的積累和花費有兩種不同的策略。
像大象這樣的動物,食物充足而且沒有天敵,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好幾十年,所以它的策略就是“慢策略”:花很多時間積累,生育很少。
而絕大多數動物沒有這么幸運,一般都是很早就性成熟,然后馬上就大量生育,然后可能很快就被捕殺,壽命很短也就死了,這就是“快策略”。
生命史理論認為,在同一種族之內,也有快策略和慢策略的區別,人就是這樣。
我們通常認為細水長流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而有人追求的就是那短暫的燦爛,而且他們是有道理的。不穩定的環境可能就會讓人不由自主的選擇“快策略”。
老師的評論:
身處全民追求穩定的中國社會,對這個理論的體會可能沒有那么深,如果你生活在美國,同學中有個黑人女孩16歲就懷孕,高中沒畢業就退學回家帶孩子了,你可能會對這個生命史理論有更深的體會。
這本書重點講的環境的因素,而我知道一些別的研究表明,基因的作用大概跟環境各占一半,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孩子的家長是快策略類型的,他可能天生就有快策略的傾向。不過前面我們看到環境也有用,甚至可能自由意志也有用,所以絕對不能說采取哪個策略是固定的。至于像某些nba球星環境很好了,還是退役幾年就破產,我們只能說他未能戰勝自己的基因。
這個理論可以解釋很多現象,比如以前我看過文章說二戰時期中國的飛行員都很花心胡亂搞女人,這就是因為當時飛行員的死亡率非常高的緣故。
我看這個理論最大的價值就是它能很好的解釋為什么現代人都自動晚婚晚育了——因為所有人的環境都變好了。
由此得到:
1,教育小孩,一定要給他一個穩定的環境,偶然有什么特別好吃的不尋常的東西也不要一次吃完,要分幾次慢慢吃。高興了不要連著幾天光玩兒不學習,不高興了也不要連著好幾天不讓玩兒。
2,看似荒唐的行為背后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表面上人人有自由意志,其實身上都不知道背著什么基因和環境的枷鎖——有的人能戰勝這些枷鎖,他們就是英雄。
我說一句:
知道了我們身體里住著這樣的基因,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我們的生存策略,那么,就對自己某些時刻行為的認識也深刻了那么一點,在沒能做到推遲滿足感的時候,不要自責了,試著努力給自己創造更穩定的環境,先從自己開始,為子孫后代的基因改善做一點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