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一直認為,出生在我們國家,只要你稍微勤勞一點就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在努力一點的就能為自己備下一點房產,擇一城終老。
? ? ? 今年有幸和一群安徽的同事共事,他們勤勞肯干,為人實在做事踏實;在生活上他們的勤儉節約更是一個個能排出名次來。有一對夫妻剛三十歲出頭,在勤儉節約上算是整個車間里的第一名了。在和同事的閑聊中了解到,他們兩夫妻平常一個月工資一共是一萬兩千塊,但他們平日里的伙食卻只是一盤榨菜加兩個饅頭,炒一盤榨菜還得吃兩天。買一條魚一塊豆腐也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一位女同事還說道,有一次和那對夫妻的老婆聊天,同事說她兒子放暑假來她這里一個暑假花了一萬多塊錢那個女人還不相信;反說她兩個孩子來這里一個暑假也才花六千塊。女同事說我兒子天天要吃肉,不吃肉他難受。那女人說我兩個孩子都不喜歡吃肉;女同事心念道但沒說出來,你孩子那是不愛吃肉啊,明明就是你們舍不得買給他們吃,正在長身體的孩子那有不愛吃肉的。像我兒子每天我老公買兩根排骨燉給他吃,他都能吃個精光不帶剩的,你看她那兩個孩子瘦的。
? ? ? 現在且不說胖瘦的問題,有的人瘦可能是基因的決定的, 像我就怎么吃也胖不起來。但說到長身體階段愛吃肉,這個我舉雙手贊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有一樣感受,在上學的時候老是會抱怨食堂的飯菜打的少根本吃不飽。女同學拿的餐具還好,男同學拿的都不是碗是盆。一個個還是嫌棄早餐的粉絲上面肉沫太少,包子是第一口沒吃到肉,第二口就咬到手指頭了,所以我想一般情況下并不是孩子不愛吃肉,而是你們勤儉節約已成習慣,導致孩子不敢說出心里話。現在的人均收入都在漲,生活水平早就該提高了,為什么要打著勤儉節約的旗號來委屈我們的孩子?
? ? ? ? 就像有一個故事:一位經歷了長征的老紅軍,受一所學校的邀請去給學生講述長征經過,說著說著就開始說到現在孩子頭上;“你們現在的孩子,一個個全身穿著名牌,上下學家長開著轎車接送,坐在這寬敞的教室安靜的上課。想想我們那時候,全靠吃樹皮挖野菜艱苦的度日……”聽完這些話一個學生站起來問道:爺爺,你們那時候艱苦的走長征,堅持八年抗戰勝利。難道不就是為了現在我們能夠穿著名牌,坐著轎車在這寬敞的教室安靜的上課。如果不是這樣,那當初你們的犧牲還有什么意義?
? ? ? ? 想想看這位同學說的并無道理,長輩們那么努力難道不就是希望下一代過的更好嗎?如果只是重蹈覆轍你們的老路,那大家都可以歇氣回家睡大覺了。你們一個月拿一萬多的工資卻給孩子一頓肉都舍不得買來吃,不只是吃的,在孩子用的上面也是,我的室友一個月也是拿五千多的工資,她三歲的女兒想買一條件花裙子。于是她在網上各種淘各種比對,最后買一件四十塊左右的寄回家去 ,沒幾天女兒就打電話來哭訴:媽媽,你給我買的花裙子上面的花朵掉了。她回道:掉了,叫你奶奶縫上就好了。四十幾塊買一件裙子,就像我以前班長說的,像那種貨也就十塊錢一天了,穿一天少一天。有句話說“拿買十件衣服的錢買一件衣服,你的衣柜就經典了”。你不說拿買十件衣服的錢買一件衣服,你拿買兩件衣服的錢給女兒買件好衣服又有何不可。
? ? ? 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你還拿父母當時養育我們那一套方法“吃飽穿暖足已”來養育我們的下一代。只會讓他們與這個時代的差距越拉越大,培養孩子的眼界與格局并不是一定是出國或是像前段時間網上爆的;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上貴族學校,為將來的人脈打基礎,砸鍋賣鐵的買學區房這樣瘋狂的行為。我們有時只需要順應時代的步伐,偶爾帶孩子去一次高檔餐廳吃頓飯,買一件大眾品牌的衣服。讓孩子體驗一下高品質的生活,這沒什么不好至少能讓他知道,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他去追求。
? ? ? ? 孩子長大后接觸的人和物跟我們是不一樣的,如果還是以發揚勤儉節約的美德而拮據的讓孩子湊合過日子,進入社會了他會很難適應。記得上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同學去一家特色的云南過橋米線店,點了招牌的過橋米線后,服務員首先擺上桌的是兩盤配菜 ,我和同學一人一盤,里面有土豆絲、豆芽菜、兩個牛肉丸、還有兩個生的鵪鶉蛋。我和同學等了數分鐘后,也不見服務員再擺其他的上來。心里納悶難道這就是出名的過橋米線,也沒見米線啊,但又不敢問服務員。同學提起筷了說;吃吧,可能就這樣了 !人家云南人可能習慣吃生的。她伸手就夾了幾根豆丫菜放進嘴里嚼起來,看到她開始吃了,我也有點猶豫的拿去筷子夾了幾根土豆絲嚼起來,心想這吃的也太奇怪了,以前倒是有聽說過吃生的食物,只知道日本的生魚片是吃生的。我又夾起一個牛肉丸(牛肉丸是已經弄熟了的)吃起來,對同學說:那兩個鵪鶉蛋給你吃吧,我實在是接受不了吃生蛋。正當我疑惑這家超前衛的餐飲店在我們這種吃熟食的地方是怎么經營下去的時候。服務員端上來兩鍋沸騰的砂缽粉放在我們桌上。我和同學當時都石化了,原來這配菜是要放到鍋里煮熟了才能吃的,我偷瞄了一眼店里其他顧客,好像都在偷笑,就連倚們站著的服務員都看著我們倆人在笑。當時就想要是能人間蒸發多好,但端上來的粉總不能不吃吧,這一頓吃下來,吃的我們面紅耳赤。給了錢就灰溜溜的跑掉了,這臉真是丟大發了,一看就是鄉里人進城,沒見過世面。后來好一陣子我都不敢進裝修高級的地方,怕在出洋相。
? ? ? ? 所以我還是希望現在的父母能明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的給孩子吃點好的,用點好的,這真的是應該的,孩子的眼界也源于日常的積累。生活不應該只有淘寶和路邊攤,活在當下及時行樂也不失為一種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