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佳梅
我,一個普通的小學語文老師,日常教學以及由此滋生出的班主任工作,是我們的常態,回到家,洗衣、拖地,煤氣、水費串聯著一系列的瑣碎,還有一個時不時讓我發出女高音的十齡小童。
我常常在想,如何既能保持對這個世界新鮮事物的好奇,又不被琳瑯滿目的信息綁架了自己;如何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一些,又不被各種低效率的干擾牽絆步伐;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得到成長,又能在紛繁陳雜中尋找更多幸福的可能;如何不去時不時地感嘆逝去的光陰,又能在指尖滑過時對抗虛無……
看過了很多方法,我才知道,哪些方法對我不實用;過濾掉很多信息,我才能夠,沉淀出更多的底氣;學過很多的時間管理,我才悟出最終還是自己管理自己。
離不開手機的時候,更要懂得去選擇適合自己的APP。
印象筆記
這個長得和小象一樣的綠色圖標,可幫了我不少忙呢。我寫文章時用到的很多素材,都是從這個象肚子里調出來的。
學校課間,發現關于學生的點滴,我會立即存到“學生成長”里,在路上想到一個靈感,靠邊停下,語音留言到“寫作素材”中,有時候看到一段有意思的文字,可以截圖保存到“他山之石”中,或者,我不想打字,也可以在草稿上寫兩句自己拍照收集。
我之所以能寫關于學生的那么多事,能關注很多的細節,并不是我記憶力有多好,而是,自己不知什么時候養成了隨時保持記錄的習慣。
這種習慣提升了我對細節的敏感度。
前天晚上,在微笑品吃飯,等人的時候,我就拿起草稿紙仿《鄉下孩子》寫了一首《鄉下老師》,無意間聽到臨桌的一男一女在聊天,那位男士說:“一個人的成功,并不完全是他有多少天賦,而是他有多大的恒心!”
我覺得說得挺好的,趕緊在紙上記下來,拍到印象筆記中。
這些對我的寫作幫助特別大。寫一件一件具體的事,真實的事情,或許才可以打動別人。
更重要的是,我和它還有一段感恩的奇緣。
有一段時間,我天天在印象筆記中寫晨間日記,類似于九宮格。上面有設好的提示,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我寫的是小學語文老師。你近期的目標是什么?我寫的是揚州育才實驗學校。
于是,很多個清晨,天天和這個小象一起溫習目標,一起耕耘,并肩作戰,兩個目標,居然都實現了。
我很感謝印象筆記,相信它會帶給我更多的好運。
吾記
有一天,我看李笑來的《把時間當朋友》,其中有個細節我很感興趣,他二十來歲的時候,就有一個好習慣。即把一天中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不一定要像寫文章一樣去斟酌字句。
只記事情本身,不帶感情色彩。
他說,并不需要多少時間,甚至,他用繩子串起一個小本子,掛廁所,都可以順便記錄了。
然后,我就在手機里找關于日記的軟件,相關的APP太多了,但最終留下來的卻是這個叫“吾記”的APP,很簡潔,可搜索查詢記錄。
這樣一段時間過去,你會發現原來自己身上發生了那么多的點滴。
極簡待辦
有一天,我問我師傅姜凌鴿,一個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你怎么能完成那么多事兒?
師傅說:“把事情一件一件記下來,然后,做一件劃一件!”
和當年葉武濱講《時間管理》時說到的一個信息不謀而合,就是把腦子里所有要完成的事情,都寫下來,然后清空大腦,去一件一件做。
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記事情的。
我手機里一直存著一個“極簡待辦”的APP。就像一張白紙,一件一件記,一件一件劃去,很簡潔,整個界面沒有一個多余的東西。
下滑添加,右滑完成。比滴答清單好,大家可以試試。
聽了師傅的話,我又把擱淺的“極簡待辦”重新用起來了。
一件一件劃去,很有成就感。
聽書APP
我喜歡《樊登讀書會》和《喜馬拉雅》,我常常在上、下班路上聽《喜馬拉雅》,因上班時間充裕,我騎車很慢,二十多分鐘,一本書的解讀就聽完了。周末,家里大掃除的時候,可以聽《樊登讀書會》,有了樊登老師的講書陪伴,做家務都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
就像今早,聽樊登老師和作家畢淑敏一起對話《世界如錦心如梭》,我被畢淑敏老師的優雅、從容、自信以及豐富的人生閱歷打動了,本對游記一竅不通的我,卻多了幾分樂趣來。
當然,還有《得到》APP里,也有“每天聽本書”等,知識型的軟件,我的選擇原則是,盡可能選擇付費的。
收獲更大,更有價值,還節約了不少時間。
零ZERO
有一天,我看到李剛老師在群里,隨意拍一個圓形的圖片,加三句話,即是一首耐人尋味的微詩。
我沒好意思問是什么。
結果,他發的頻率太高了,以至于我實在坐不住了,就悄悄地@他,這是什么軟件做的?
他笑著調侃,我是第20個問他這個問題的人。
然后,我就也下載了,也嘗試著寫著玩,很有意思。
昨天,一口氣寫了三首不成文的詩,姑且就算是詩。
這個方法好,至少可以保持自己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度,只言片語的記錄,也是成長。
還有一些APP也在用,如掃描全能王、簡書、美圖秀秀等。當然,有兩個重要的社交APP,QQ和微信,本是同一個媽生的,都在各自的土壤茁壯成長。我們左右都要觀望,只不過,我把它們拉到了文件夾里,用不到的時候,眼不見為凈,需要的時候,再去拉出來,至少手癢要點它們的時候,要多滑兩下,這個小細節,或許可以抵擋一些誘惑。
對了,最近看到很多老師在用“百詞斬”學英語,我也悄悄地下了這個APP,等哪天有動力了,或許又開始了一番旅程。
《世界如錦心如梭》中寫道,如果說世界像一匹布,那每個人都是一個梭子。你織了什么,布面上就顯現什么。
是的,每個人都在與這個世界溫暖相擁,都有自己行走的方式,邊走邊看,邊看邊丟,邊丟邊尋找屬于自己的精要主義。
2017/9/15
作者介紹
潘佳梅,江蘇揚州育才實驗學校,小學語文老師。不去想繽紛世界,風景如畫,只想堅守半畝方塘,泛舟蕩漾。如果說踮起腳尖,可以仰望星辰,或許,貼地而行,也能抵達遠方。個人公眾號:潘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