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七雜八的絮絮叨叨

群居動物的認同感

最近時間太少,想記錄的太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什么都沒有留下。但想說的東西一直涌在心頭總想寫下來,這屬于文科生的矯情還是什么不得而知。我完完全全能夠理解齊媽開小號的心情。堵在心頭不寫下來難受的感覺。雖然是可以記錄下來只給自己看,但人是群居的動物,有價值觀相同的同好相互鼓勵相互前行,真的會感覺大不同。人的最高需求不是社會價值,社會認同感嗎?

我很喜歡趁早這個群體,因為大部分的趁早粉絲都屬于比較正能量,生活積極,努力向上的女性。雖然有時候被感覺像是雞湯姐。但試過生活得輕松一點,自在一點,墮落一點反而更難受渾身的不舒服。反而是早起,自律,健身,看書的生活讓自己感覺舒服一些。怎么說呢,可能就是一種掌控感吧,至少感覺自己有變得更好的希望。雖然現實證明很可能沒有什么卵用,生活還是依舊,但人不就是靠著信念走下去的嗎?徇著前面的一束光才能充滿希望的走下去。

昨天聽《羅輯思維》里的一篇《社交比較陷阱》告訴我們,如何降低社交比較的負面影響,那就是“保護自己,你要對自己有一個穩定的認知,你認可自己的身份,尊重自己的生活,有堅定的信念,和那些真正認可你的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找到喜歡的,適合的群體,也是一種方式吧。

無用有趣的事充實人生

其實從小到大我接受到的教育和信息,很少提到有趣,更多的說是有用。有用的,包括好好努力,好成績,好工作,好身體,好生活,而這一切可能都離不開三個字“多掙錢”。除此之外的,好像都是沒用的。但走到現在,發現這些有用的反而讓生活變得有點不是滋味。WW常常給我說,我TM真想辭了這份工作,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喜歡的事比如唱歌。但我總會反問,唱歌,然后呢?然后他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人畢竟要穿衣吃飯糊口生活,唱歌能當飯吃嗎,很少很少的人可以吧。

一直記得ww給我說,他去西班牙出差,有一位西班牙本地同事,狂執愛好的就是自制無人機。除了工作之外,幾乎所有的時間和金錢都投入到了這一項愛好中。看著同事執著熱愛并醉心于此,感覺他就很開心。

中國生活壓力太大或是教育觀念不同吧,有趣但無用的東西在從小就是要靠邊站的。總想著哪一天“財務自由”了,然后就可以怎么怎么了。現在才發現“財務自由”就是偽命題。等“財務自由”那天可能時間都不多了吧。所以我在努力糾正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我自己喜歡看書,那就看吧,看了記得寫寫讀后感;喜歡寫點東西,那就沒事多寫寫,管別人說你雞湯還是矯情;喜歡烘焙,享受認真做蛋糕餅干的專注和出了成品以后的滿足,那就去學習去做吧;ww喜歡唱歌,鼓勵他拿起買了幾年的電吉他,晚上沒事彈彈咯。他喜歡打羽毛球,那就去打咯,每周六固定揮揮拍還是挺爽的。說想去YAMAHA找老師教唱歌,完全鼓勵,可惜一直找不到時間。

雖然有時還是會總想著把一件開始覺得有趣的事做成功才對,但已經在努力糾正,告訴自己享受每件事做的時刻當下的快樂,才會慢慢一點一滴累積成一個幸福的人生。不要老是責備自己不成功,而常常問自己內心是否感到幸福。

真心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像我一樣,總是徇著有用而去,而不知道如何去尋找有趣的人生。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