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本人坐在馬桶上完成之文字,皆因實在激動,不得不發也。
今日跟一多年未見的好友聊天,言談之間提到他的相親經歷,他跟我談起他的相親對象,充滿無奈——“對象們”不是太物質,就是太沒精神追求,總之就是沒有一個合他的心意。我越聽越覺得不對勁,于是問他:“你介意我問你一個很隱私的問題嗎?你的父母相處得怎么樣?”我看到他很不好意思地笑了,于是瞬間明白了些什么。他繼續跟我講他很懷念那位前女友,因為已經磨合得差不多了,只是后來女孩子出國了,回國之后兩人又分隔兩地,彼此發現認知上出現了隔閡,兩人冷靜了兩年之后這段關系又不了了之了。他跟我講,他的朋友把這件事歸納為“錯誤的時間點遇到對的人”,但是我很認真地告訴他,不是那樣的,是你內心的小鬼在作慫。他思考了幾秒,點了點頭說,是的,的確是那樣。我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
“UN,我相信一個這樣的理論:每個人人生當中都有他一個核心要修的功課,我的功課可能是我的事業,而你的功課是如何去愛。所以你不可以去逃避這個事情,否則問題還是接著會來。”
他有點愣住了,接著他承認,他確實在逃避。過了一會他告訴我,其實他覺得家庭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正因為很重要,所以會要求得很完美。因為要求得很完美,所以覺得很難掌控。于是,他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他可以掌控的工作上。
因為覺得很重要,所以要求很完美,反而卻越做不好。
UN的這句話擊中了我,因為我發現我的事業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我和事業的關系很擰巴,總是想挑選一個很好很好的事業,然后把它做得很好很好。因為要求得很完美,所以我不敢輕易換一個職業,覺得要做到100%的好才能成功轉型,所以整整三年都沒有任何動靜。迎接一個任務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一定要做得更好,所以在很多的情況下,做了不少無用功,也沒有去分清楚到底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我和男朋友吵架一般不會過夜,當天就會把問題理清楚。但是工作計劃我常常拖到最后一刻才交,開題報告我也是準備到最后一刻,累到精疲力盡才完成——可是,往往效果卻真的沒有非常好。
在一件事情上越擰巴,越完美主義,內心越多小鬼,你就會做得越累,而且效果還不好。
正確的狀態應該是,你不擰巴,但是你會努力去做。就像,我經營和小軒的關系,和UN經營他的事業一樣。
當然,作為一只心理學狗,我明白我為什么會在事業上那么費勁。小時候留守兒童的經歷令我覺得,我必須要非常努力去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才能得到愛。所以我總是有點擰巴地要求自己要進步,但是卻像盲頭蒼蠅一樣沒有方向。
是時候放下這個擔子了吧。
(說明:這是我去年7月寫的一篇文章,我覺得可能對大家會有借鑒意義,所以拿出來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