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為別人而活——努力成為父母,老師,戀人和領導心中的那個人。
于是我成為了好孩子,好學生,成為了好男人,成為了優秀員工。
但是過著一種未經思考的人生,和狗有什么區別?
我已經受夠了成為別人的玩偶,不是因為我想再叛逆一次,我只是覺得他們終究都會離我而去,那時候我又在為誰而活?而我終有一天也會離他們而去,那我人生的意義又何在?
也許你會問我:你人生意義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這是一條充滿未知的道路,我走在這條路上,聽著我自己的呼吸聲,嗅到了汗水的味道,看著自己堅定的腳步,我不知道這條路除了死亡會通向哪里,我只是聽從了我靈魂深處的吶喊。
我生活在一個二線的省會城市,身邊的朋友家境都很好,他們在踏入社會之前曾經追隨著他們內心中最沖動的本能——喜歡攝影,喜歡看書思考,可是當踏入社會之后,他們卻想成為“別人眼中的那個人”,他們背棄了親人,放棄了愛情,放下了理想,一頭埋入了他們并不喜歡的工作之中,因為他們覺得這就是一個成熟男人應該擁有的品質——“sacrifice”。
我忽然覺得他們只是太想成為別人眼中的那個人,他們活得很累,并不幸福。
我非常喜歡《麥田里的守望者》,因為這本書就是我青春的寫照,我現在依舊會偶爾去貼吧里看看那些十幾歲的小孩子們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掙扎。但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個老朋友發帖——“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這句話出自《麥田》,曾經讓他嗤之以鼻,然而今天卻作為了他做人的準則,我很理解他,但是我并不認同。
理想主義者的掙扎都是蒼白的,社會的現實會讓他們低頭,可他們卻選擇了做現實主義者。
我并不是有意給他們扣一頂帽子,可事實就是這樣。
在這個殘酷的社會里,是否只有成為了他們想要你成為的人,你在他們對你稱贊的口水中才能汲取可憐的自信?
努力的做回自己吧,我的朋友,在這個現實的社會里不是只有現實可以追逐。
閉上眼,聽聽你內心的吶喊,那才是你的心聲!
我一直在書中尋找“那個人”——我想要成為的人。可是有一天我合上書,閉上眼,仰望星空,卻發現原來“那個人”就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