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想表達什么?是否傳遞清楚了?
文章想表達的主題是:作者(本人)通過訂閱李笑來老師《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文章,閱讀反思學習實踐半年多來,自身思維升級的過程和心得體會。
我圍繞“成長”、“安全感”、“元認知能力”以及“投資”這四個概念分享了我的經驗教訓。“成長”、“安全感”以及“元認知能力”這三個板塊主要介紹自我經歷以及實踐過程,“投資”這一板塊因為缺乏實踐,所以只能介紹閱讀之后的一點兒心得體會。
文章部分語句表達方式不太恰當。比如“假如大腦是運行的CPU,那么元認知能力就是幫助清理后臺程序運行,攔截病毒的電腦管家。”這句話類比不全,因為元認知能力不僅僅起到“清除有毒思想”的作用,更可以用來指引人生方向。這個問題提醒我,在之后的文章中運用一些修辭手法闡釋一個概念時要做到全面準確,要不然讀者會因為修辭手法不恰當誤會了作者在文章中希望傳達的原意。
二、文章是否足夠真誠?
這篇文章中的心得體會,出自于近半年的閱讀筆記以及親身實踐經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文章缺點在于我介紹實踐經歷時缺少細致的情景描寫,很多經歷寥寥數筆帶過,讀者來不及細細體味,讀起來令人索然無味,大大降低了論點的說服力。
總體來說,文章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文中個人經歷及引發的思考仍然對讀者有價值。
三、這篇文章的受眾是誰(比如年齡段群體)?
這篇文章的受眾是大學生及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具體定位18歲至28歲年齡區間。這是因為我處于這一年齡區間,自身經歷既可以引起部分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共鳴,也可以為大學在校生作為未來職場的借鑒。
四、你為這些讀者提供了什么有用的信息?
文章“成長”板塊提到“成長是個人幸福生活的關鍵所在,是人生重大選擇最應該考慮的根本因素”。對于還未經歷人生重大選擇的讀者來說,選擇的標準很簡單:你的選擇會不會帶給你真正的成長,能不能鍛煉已有能力,培養新能力。“成長”這一概念可以取代“薪水”、“離家遠近”等因素,為讀者提供簡單直接的選擇標準,為讀者減少無謂思索的時間精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一板塊做到了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之前“次要”的事情擺到最重要的位置。
對于沒有聽過“元認知”這個詞的讀者,文章中闡釋的元認知概念及掌握元認知能力的方法等信息可以引起部分讀者思考。從概念解釋層面來講,部分讀者第一次了解了元認知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五、文章邏輯是否清晰嚴謹?
本文以“成長”、“安全感”、“元認知能力”以及“投資”這四個概念為基礎,分別展開闡述,四個概念分別獨立,又互有聯系,最后引出中心思想:改變的根本在于踐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文章框架如圖
六、標題是否傳達明確的信息?
全文標題源自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從標題可以了解文章重點在于“行好事”,在于積極實踐并總結,但后半句“莫問前程”并沒有在文章中得到應有的解釋。
我相信文章標題會引起部分讀者的好奇心,他們在我這篇文章發現一些未知的東西,比如:元認知能力。
七、這篇文章是否能夠引發讀者的行動?為了引發讀者的行動采取了哪些措施?
我的切身經歷和心得體會會對那些追求上進、渴望改變自己的人產生啟發。而我自身實踐之后的成長就是引發讀者行動最好的動力。
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原文
? ? ? ?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 ? 因機緣巧合訂閱了李笑來老師《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個專欄,閱讀思考踐行大半年來,視野得到極大拓展,元認知能力有很大提升,現將我所學所思和所行與大家分享。
一、成長
? ? ? ? 之前我對于“成長”這個詞理解得過于膚淺,并沒想到成長竟是個人幸福生活的根本關鍵,是人生選擇最該考慮的根本因素。我讀大學時為了完成作業,選題、找素材、制作幻燈片等環節一邊虛心向人請教,一邊認真摸索,最后克服自身恐懼面向全班同學成功演講,這件事情本身帶給我的成就感要比單純吃喝玩樂多得多。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的教授本?沙哈爾曾說:“真正幸福感來源于努力完成一項艱辛任務時的持續專注、充實感與完成之后的成就感和喜悅感。”我深以為然。
? ? ? ? 以前我在人生重要節點的選擇上屈從于外界的“意見”,從選專業一直到畢業后工作地點的選擇皆是如此。事實上更核心的原因在于我不知道該以什么樣的標準抉擇我面臨的選擇。這個標準其實很簡單:你的選擇會不會帶給你真正的成長,可不可以培養新的能力,鍛煉已有的能力。依照這個標準,我慢慢停止了各種諸如“工作就是混吃等死”的無用抱怨,利用業余時間加入一個寫作興趣小組,身體力行地實踐“用輸出倒逼自己輸入”這句話。在這個互聯網連接一切的年代,我相信做對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對,總有一天堅持和努力會帶給我意料之外的成長。
二、安全感
? ? ? ? “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會把自己困在永恒的當下。”剛讀到這句話簡直是當頭棒喝。大學畢業之后,我選擇回到老家進入體制內。朝九晚五的生活帶給我極大的安全感,但我越來越明白,這樣安逸地度過一輩子并不是我所追求的生活,再不拋棄部分安全感,我就是那個被困在永恒當下的人。我現在把以前關注各種各樣花邊新聞、玩無意義游戲的時間都收集起來專心做有價值的事情,比如寫作,避免再次跳入“操碎別人的心肝”這個大坑中。
三、元認知能力
? ? ? ? 其實元認知能力就是“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的能力。
? ? ? ? 假如大腦是運行的CPU,那么元認知能力就是幫助清理后臺程序運行、攔截病毒的電腦管家。
? ? ? ? 意識到元認知能力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之后,我積極將笑來老師介紹的三種鍛煉元認知能力的方法融入我的生活中。比如坐享,我利用一款冥想App每天進行至少15分鐘的坐享。剛開始嘗試時很容易心猿意馬,但這樣嘗試著竟也初步體會到坐享帶給我的好處。坐享帶給我最大的好處就是徹底放松大腦,每次有效坐享之后大腦就像洗了澡一樣舒服暢快。比如興趣,當我把健身當做一項需要磨煉的技能時,我嘗試讓自己進入“主動的全神貫注狀態”,同時感受某個訓練部位的牽張刺激,找到呼吸的節奏。每次訓練完記筆記反思自己今天每個個動作是否做到位。現在健身已經成為我生活必需品。比如反思,目前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寫作理清自己思緒。每次寫完,總有一種忽然之間越來越明白某些事情的暢快感。這種感覺也將成為我持續寫作下去的動力。
四、投資
? ? ? ? 以前“投資”是我大腦中從來沒有存在過的概念。經過學習,我知道窮人更應該花時間學習如何投資。
? ? ? ? 投資有一個重要的不等式:智慧>時限>金額。
? ? ? ? 首先是投資的智慧。這個智慧就是只字不差地閱讀企業財報,恰當地選擇定投策略,有效對沖金融風險。投資收益看的絕不是絕對值的增多,而是相對值的增長,普通人能常年保持年化收益率在15%左右就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就了。其次你需要有勇氣把一部分資金判處無期徒刑,也就是你需要有除了理財收入以外其他固定的收入來源。最后配合一定比例的資金,做好投資前所有準備,這才剛剛一腳踏入投資的門檻。我目前還在學習投資相關理論,等待合適時機開始投資實踐。
? ? ? ? 雖然我還從事著同樣的工作,但跟半年前相比,我看待很多問題的視角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真是“一念一世界”。改變的根本在于踐行。在此過程中我愿秉持一種態度持續前行,用句話來總結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與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