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研究生英語二考試里,有一篇關于間隔年的閱讀理解,在講學生們可以空出來一年時間不去學校,而是可以去做些其他的事情,去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度過這一生,當時在時間緊迫的考場上,我也竟然思緒萬千,想到許多。
年少時,誰沒有仗劍走天涯的夢想,誰不想喝最烈的酒,走最繁華的路,和最美的那個姑娘共度一生,可是,現在回頭看一眼呢,我們好像什么都沒開始做呢,怎么青春就慢慢的消失殆盡了呢。
和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一樣,我們日復一日的上課讀書,參加一場又一場考試,沒有和喜歡的姑娘轟轟烈烈的告白,沒有提起勇氣和那個帥帥的男神說上一句我喜歡你,也沒有膽子向那個最討人厭的老師耍臉色,在他趾高氣揚時扭頭就走,我們就任由著最后一場考試把我們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來到大學,生活在繼續啊,我們和身邊的人共同攀登著高山,卻在到達山巒之后發現了更多的群山。我們思考著、掙扎著、腳步猶豫著,看著更加高聳的群山卻不知該走向何處,我們四處觀望,觀望著其他人的決策,觀望著每一座山的路途是否平坦,舉目遠眺著群山之上人們的生活的是否如意;我們看似思慮周全的邁出腳步,可是我們總是忘了問一問自己,到底想要去攀登哪座山峰,想要去看看哪些風景。
2015年,大四的時候,決定放棄學了這么多年的理科跨考新聞類的學碩,我不知道當時哪里來的這種勇氣啊,一點點的搜集信息,找學姐買書籍買資料,一本本的讀從未接觸過的專業枯燥書籍,費勁的構思一篇篇的小論文,雖然最后我失敗了,我也難過也傷心,可更多的是慶幸,慶幸自己看到了我想看到的美景,慶幸沒有錯過自己的本心與熱愛。 那些趴在桌子上看論文的時刻,站在樓梯口背書的時刻,一遍遍看書驚嘆的時刻,這些時刻都讓我更加接近、更加了解我自己,更能讓我和自己的內心和平相處。
所以啊,在16年畢業之后,回到家里,開始了第二次考研,選擇了自己更為喜歡的數字出版專業,這段一個人備考的經歷回想起來簡直就在閃著光。剛剛開始的時候,覺得今年再考不上還不如死了得了,結束了之后,卻反而更加從容,死?我還有那么多美食沒吃過呢,那么多高端護膚品買不起呢,哼,誰能讓我死!(傲!嬌!臉!)
那篇關于間隔年的閱讀理解里,解釋了給自己一年時間的重要性,去明確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可以省下很多錢和精力啊,年齡和我們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可是成反比,越晚明白自己的內心,所花費的成本可越大,這篇閱讀在當時可真是做到了心坎里。
人生之路漫長的超出我們的想象,如果能和內心的自己和平相處簡直就會像開了掛一樣,但愿看到這里的你會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初心,要相信啊,上天不會瞎了眼一直去虧待努力的人啊,我也會一直這么相信下去。
考研結束了啊,瑣碎的未來還有很長,我充滿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