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梅,丹麥Roskilde University管理學碩士,2008年畢業后一直在人大附中國際課程從事升學指導工作,熟悉A Level、AP課程體系,對于英國和美國大學教育有深刻見解,指導過的學生曾進入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明德學院,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多倫多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
探究被英美名校錄取之成功因素
作者 | ?閆梅
聲明 | 文章選自《從國際課程走進海外名?!?/p>
轉載請聯系后臺
2016年英美大學的錄取工作已塵埃落定,總體申請難度并未有明顯提升,但一線名校錄取率走低,名校錄取依舊保持著“寧缺毋濫”的高姿態。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名來自美國的高中生Brittany?Stinson成功拿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五所“藤?!焙退固垢4髮W的錄取offer,而他那篇申請主essay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一時引起大家對申請essay重要性的熱議。申請essay在美本申請過程中固然重要,但名校錄取之成功因素不僅限于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成功因素還有哪些。
首先就是就讀課程。無論是申請英國還是美國,以三大國際課程A Level、IB和AP中的任何一種作為高中階段學習的課程,通常都沒有問題,只有少數英國大學僅招收學習AP課程的學生。無論學習哪一種課程,只有保證取得的學習成績是優秀的,中國學校百分制分數在85分以上,才有可能申請到排名靠前的英國或美國大學。而在選課時,學生既要考慮課程的難易程度,也要考慮大學對課程的要求。
為了讓成績單上的數字漂亮些,為了輕松獲得好的考試成績,有些學生就刻意挑選一些學起來不費力氣、考試容易獲得好分數的課程。這樣做可行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只挑選容易學習、容易獲取高分的課程,這件事本身就足以說明這名學生面對困難缺乏挑戰自我的勇氣,是懦弱的表現,絕對會讓大學招生官對這名學生產生不良印象。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的大學,都希望學生能夠學習那些有挑戰性的課程,所學課程有一定的深度與難度,以便更好地與大學課程銜接。實際上,大學通常對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課程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申請如牛津、劍橋、帝國理工、倫敦政經等英國頂尖大學的商科或理工科專業,A Level課程中最難學的進階數學(Further?Mathematics)的成績就必須或者是最好要提交的。而美國大學期望申請人既有比較寬泛的知識面,又要求有一定的知識深度。寬泛的知識面是指美國大學最希望申請人在高中學習的課程涉及英語(English)、數學(Mathematics)、社會研究(Social Studies)、實驗科學(Laboratory Sciences)以及外語(Foreign Language)這五類課程。而知識深度的要求體現在每門課程都要求有一定的學習時限,如3年或4年。美國大學希望錄取的學生具備一定人文素養與基礎科技知識,以便經過大學階段的教育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其次,Match is the King(匹配為王)。除牛津、劍橋以外,英國大學主要以A Level+IELTS/TOEFL 成績為錄取依據,如果只有好的A Level成績而沒有合格的IELTS/TOEFL成績,很難獲得英國名校的直接錄取。美國大學除了需要優秀的校內成績和標準化考試成績以外,更在乎這些成績是否對應匹配。換言之,只有一個很高的SAT或者ACT分數而校內成績、TOEFL/IELTS 成績與之不匹配的話,也是不可能出現好結果的。
第三,申請文章及課外活動也不容忽視。對于英國大學,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是成績以外彰顯其他能力的唯一途徑,申請者需要充分利用它來展現自己在學術上的實力和潛力,而學生圍繞即將就讀專業開展的課外活動是PS 的重要內容。申請文章對于美國大學而言就更重要了,申請者能否在文章中表現出獨一無二的個人魅力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力,以及通過失敗的經歷和教訓是否獲得成長等,都關系著申請者最終的錄取結果。我記得曾經有美國大學在錄取函上專門提到,錄取一名學生的原因在于他向大學提交了一篇與眾不同、讓人印象深刻的申請文章。而參與的課外活動是申請者對于學習之外的事物抱以好奇心,持以新鮮感,以及對周遭生活環境適應程度的體現形式。申請文章及課外活動這個部分能夠把成績不相上下的優秀學生分出伯仲。
網絡上有很多有關名校錄取標準的討論,近期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這樣一個帖子。作者將美國大學錄取標準進行分數量化,比如就讀某所知名高中加4分,獲得某個國家級榮譽獎項加3分,申請者如果是亞裔減3分。課程難度分值在1~20分之間,年級排名在0~3分之間,還有其他十余項指標,這些數據累計相加最終得出常春藤盟校的大學錄取指數大部分在95 分以上,其余大學的錄取指數在75~90分之間。這種憑借簡單的加減算法得出美國大學錄取指數的觀點,筆者不敢茍同。首先不知這些指標的評分標準源起何處,是否有據可查。其次從過往經歷的案子中,我們不難發現被錄取的孩子都存在共性,但這種共性是無法簡單用數字量化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網絡上的觀點可以作為參考之用,切不可完全相信。學生和家長們還是需要多聽、多看、多分析。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幾個被英美名校錄取的孩子身上都有什么共性吧。
劍橋小工程師
H同學給人第一感覺就是踏實、肯鉆研。他第一次來找我時,帶著大概十幾頁的厚厚的草稿紙,儼然一個小研究者的模樣。攤開寫滿密密麻麻文字的紙張,上面都是各種計算公式、圖片、表格、飛機模型草圖等。坦白地說,當時我看得一頭霧水。溝通后得知H同學興趣專業為劍橋大學的航空航天工程專業,這源自他從小想當飛行員的夢想。H同學的A Level成績毋庸置疑,全A。起初在和他談個人陳述(PS)如何寫時,他還是白紙一張,對于PS 全然不知。我建議他暑期多看一些專業書籍,完善他的飛機模型。開學后H 同學帶來的是滿滿五頁A4紙的內容。他詳細講述了飛機模型的設計、制作、改造、完善過程,如何借助書本上看到的知識重新建模,重新推算公式,反復數次才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
付出才有回報,緊張的申請結束后,劍橋大學似乎看到了H 同學在專業上的激情,很快給他發來了面試和筆試邀請,他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出色的動手能力在眾多面試者中脫穎而出,成功獲得了劍橋大學的預錄取。但當時H 同學的IELTS 還未達到劍橋大學各項不低于7分的要求,寫作一直在6.5分左右徘徊。高三學習結束,他依舊無法在一次IELTS考試中達到各項均7的要求。當時學校的外方學術校長明明可以給劍橋大學寫一封推薦信來證明他的英語能力,但他偏偏選擇了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一把。畢業季的暑假,大部分同學都已踏上了四處游玩的旅程,而他卻把自己交給了圖書館。每天朝九晚五學習IELTS,終于在當年8 月31 日的IELTS考試中各單項成功破7。
H同學為實現自己的專業夢想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做專業調查及模型設計,并在大家都在旅游的高三暑假,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浸泡在圖書館里。他耐得了寂寞與孤獨,忍得了枯燥與乏味。他不但向劍橋大學展現了對專業的熱愛和執著,更展現了不服輸的可貴品質,最終如愿進入了劍橋大學的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學習。
天生的領袖
L同學目標是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管理專業。這是一所英國甚至全球的頂尖文科學校,它的錄取難度堪比牛津與劍橋,每年都吸引了眾多志向政治、經濟和管理專業的莘莘學子。L同學父母是自己創業,他從小耳濡目染,每逢寒暑假就去公司實習。他酷愛讀書,特別是文學和歷史。他愛看,更愛分享,同學們戲稱他為“有故事的人”。從初中開始他一直擔任班級管理工作。成績雖然不是全A,但他杰出的寫作能力和領導能力博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賞。為了在申請材料里突出這些優勢,彌補成績的不足,我們在PS上花了很多時間進行修改。最終他用田忌賽馬的故事為開頭講述了古人在戰國時期如何巧妙運用管理策略制勝。不像大部分文章,開頭寫自己如何喜歡管理,他這樣的文章一開篇就吸引了招生官的目光。而之所以能用這樣新穎的方式開頭,歸功于L 同學平時廣泛的閱讀和大量的知識累積。PS正文部分還提到暑假實習過程中,他發現實習公司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設想和建議,部分內容后來也為公司所采納。對于非常看重分數的英國大學,L 同學的成績不是最優秀的,但這篇與眾不同的PS,讓他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大附中2010年以來被LSE錄取的第一人。
L同學和H同學都是申請英國的大學,他們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他們身上具有專業魅力,舉手投足間也總能流露出各自獨有的專業氣質。H同學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儼然未來工程師的樣子;L同學知識淵博,具有領導魅力,身邊總圍繞著一群追隨者,他就是天生的領袖。
講完兩個申到英國名?!澳猩瘛钡墓适?,咱們再來看看兩個被美國名校錄取的“女神”的故事。
戴耳麥的馬尾女孩
對于Z同學的第一印象是她來咨詢的時候扎著高高的馬尾辮,頭上始終戴著一副大耳麥,對周圍的一切都保有一份濃濃的好奇心。這是一個熱愛生活、懂得感恩、樂于回報的小姑娘。她熱愛跑步、滑冰、游泳等體育運動;能彈奏鋼琴,拉小提琴、二胡等樂器;獲得過數學競賽、物理競賽的名次,還拿過CCTV 全國中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
她是校學生會主席,是眾多社團的社長,是學校的風云人物,是男生們都不敢接近的“女神”。
而這一切都不是她身上最閃耀的地方。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小小年紀,卻有著大大抱負。從初中以來她就熱心于各種公益活動。從一開始在小區做垃圾分類,到參加班級組織的每個周末去孤兒院獻愛心志愿者活動,再到參加學校組織的與農民工子弟學?;突ブ顒?。
高中以后更是把熱心公益的觸角伸向了國際舞臺。高二暑假,她報名參加了聯合國NGO 組織的志愿者活動。與來自全球幾十個國家的高中生一起遠赴尼泊爾進行支教?;貋砗笤趯W校牽頭建立了去尼泊爾支教的志愿者社團,并在畢業前一直肩負著社團的管理工作。正如哈佛大學招生官在接受采訪時說的:“我們不在乎你有多少個頭銜,你是多少個社團的主席,而在乎的是你對這件事有多投入。”她不遺余力地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給了各種活動,并感染著影響著她周圍的老師和同學。參加這么多課外活動,她還有時間學習嗎?她經常被大家問及這個問題。每當這時,她總會微微一笑,指著頭上的耳麥說:“我一直都在學習啊?!笔堑?,她一直帶著的耳麥就是利用一切縫隙時間來學習的工具。她說:“每天坐地鐵、吃飯甚至上廁所,這些瑣碎的時間都可以用來學習啊?!边M入申請季,她依然沒有放棄她熱愛的志愿者活動,那時的她每天只能睡4~5個小時。
就是這樣的一個有著過人意志力的小姑娘,不僅擁有著傲人的學術成績,更擁有著同齡孩子沒有的那份成熟。她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從不盲目跟風。申請季,當很多人都建議她申請美國常春藤盟校時,她卻不以為然,毅然選擇了她心儀的文理學院,同時她還申請了英國的幾所學校,最終成功拿到了排名全美文理學院第四的明德學院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offer。
生活的強者
P同學與Z同學相似,她們都熱愛并享受著自己豐富多彩的高中生活。不同的是P同學曾經的一段特殊經歷。她的母親患有重度抑郁癥,P同學也受到了影響。初中時P同學的病情一度加重,生活無望選擇自殺,幸運的是發現及時,被搶救了過來。正是有著這樣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待病情漸漸好轉進入高中以后,P同學開始研究抑郁癥形成的病因,查閱大量的書籍資料,和專業老師頻頻探討,慢慢地形成了一些她自己對抑郁癥的認識,她認為抑郁癥可能是一種心理性疾病而非生理性疾病。她希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抑郁癥并不可怕,她要幫助那些和她有同樣經歷的人,特別是同齡人。
很快她在學校建立了心理社,自掏腰包制作大幅宣傳海報,走進各班做宣講。她不懼尷尬,現身說法,每場宣講她都精心策劃,充分準備,宣講過后擁有了一群鐵桿粉絲。高二暑假里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參與了學校組織的“保護月亮熊”公益活動,在她親眼目睹了黑熊取膽的痛苦過程后,毅然決定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參與這個活動。回到學校,用她的熱情與對活動的激情,進入班級,圖文并茂地向同學和老師們介紹保護黑熊的公益活動,宣講時每到動情處都不禁落淚??粗扇彰γβ德?,日漸消瘦的她讓人好心疼。每次和她談及身體狀況時,她總說沒事,自己扛得住。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就是閑不住?!边@樣一個真實、有愛心、愿分享的女生最終獲得了全美排名第23的南加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身患疾病,也曾跌入低谷,覺醒后沒有自暴自棄,開始自我學習,了解病癥,并不惜余力地幫助他人,改變他人,并盡己所能地堅持參與保護動物的公益活動,笑對生活給她的一切磨難,這就是生活的強者。無論是Z同學還是P同學,她們都身體力行地用實際行動在影響改變著周圍的人和事。相信通過在大學的學習,她們終將會成為自己所追求領域的領袖人物。
從上述幾個成功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大學在錄取時往往是借申請者過去的成就和能力來推測他將來的學術潛力和對社會的貢獻能力。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重視申請者給予他所生活的環境帶來的影響及改變,如Z同學和P同學。還記得看到過一個案例,說的是一名學生利用假期通過做調研,拉贊助,幫助西藏某個偏僻村落解決了村民飲水的問題。這是何等的貢獻,最終他收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當申請者的各項考試成績不相上下時,非數字申請材料展示出來的個人能力及情商的高低往往決定了最終的錄取結果。
人人都想進名校,名校究竟是怎樣的?我想名校應該就是頭戴光環的教授將具備成功潛質的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精英人士。如果你現在還不具備這樣的潛質,除了名校,無論英國還是美國,你依然還有很多其他大學可以選擇。記得一個大學招生官說過:“大學的錄取就是一門藝術,她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招生官們個個獨具慧眼,挑中的一定是與眾不同的你。”如果你也想成為其中的一分子,那么就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來打贏這一場“比賽”吧。
《從國際課程走進海外名?!?/p>
不拼高考,一樣上名校。
解決出國學什么、怎么考和如何報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