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一種說法,人的智商受三方面的影響:先天遺傳、后天學習和思考。智商=(先天遺傳+后天學習)*思考。也就是,先天遺傳和后天學習會影響一個人的智商,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思考,或者說是反思才是,它對智商具有乘數效應。
對于這種說法,我將信將疑,一直在思考它的科學性。讀完《把時間當作朋友》中關于思考的章節過后,有些感觸。思考是不是智商的決定性因素也許不那么重要,但它至少能讓我們躲開生活中的三個大坑:
1. 對權威的盲從
正如《影響力》里描述的,權威是人類6大影響力之一,它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即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
權威之所以威力無比,是因為人們對”權威是正確“的默認和盲目認同。獨立思考,可以讓我們對權威的正確性進行反思,去探究權威背后的邏輯,追根溯源。如果權威的初設條件或環境發生變化,那么原先的權威則可能變成謬論。
保持對權威敬畏和批判的態度,是對權威最大的尊重。
2. 避免邏輯錯誤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許很仔細地聽某個人講話,然后發現根本get不到他表達的觀點,或者邏輯不通漏洞百出。出現這種情況的兩個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概念不清和拒絕接受不確定性。
誠如書中提到的,“人們為了能夠認知、思考、交流,必須不停地創造新的概念“。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不停地修訂和增補一些必要的概念,證偽和丟棄那些錯誤的、不必要的概念。“我們與我們所生存的世界之間就好像有一層毛玻璃一樣,我們把所應用的概念打磨得越準確,就相當于把那層毛玻璃打磨得越透明,把這世界看得越清楚。”
清晰的概念能讓我們打好地基,搭建認知的高樓大廈。通過持續的思考,我們可以不斷打磨清晰的概念,并在概念之間建立連接。
此外,不接受或者不勇于接受不確定性,導致了很多認知上和邏輯上的錯誤。人們往往很難接世界是不確定的事實,即我們并不是生活在一個確定的世界中。當我們說一個結論時,其實往往隱含這個結論大概率會發生、但也存在不確定性這層意思。
比如,吸煙會引起肺癌。大量醫學實驗表明,吸煙人群相比非吸煙人群,更容易死于肺癌。這個結論本身就包含了不確定性的因素,并不是說每個吸煙的人都會得肺癌。現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常常抓住與這個結論相反的例子進行反駁:“你看,我爺爺每天抽3包煙,到了86歲還是精神抖擻”。
所以,很多不確定不是那么明顯。沒有動用思考的武器,我們對不確定性不會有清晰的認識。思考,可以讓我們不斷打磨清晰的概念的同時,理性地接受不確定性。
3. 防止簡單歸因
最近,王者榮耀火爆異常,儼然成了國民手游。一時間,大家都在尋找這款游戲成功的原因。有人覺得是因為騰訊可以進行大規模地導入流量;有人認為游戲內部形成了網絡效應,用戶越多,對玩家價值越大(粘性增大);有人認為是市場對MOBA游戲的偏好,而且游戲品質夠硬,平衡性和樂趣性兼具…不一而足。
由于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人類長期進化形成了追求事情背后的原因的本能。人們不相信或者不能接受事情之間沒有因果關系。而且,在追求因果關系時,往往有非此即彼的邏輯,存在尋找簡單道理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經常忽略了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事情可能是由多個原因共同作用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王者榮耀的例子,其實每個因素都不是其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而是這些原因聚合在一起,才催生出一款現象級的產品。
此外,追求因果關系時,由于某些信息的缺失或固執意見,可能導致錯誤歸因或者預設一些偏見,導致用錯誤的原因來鞏固自己的偏見。所以,篤信地球是平的人,會找出各種看似合理的理由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而推崇神創論的人,則對進化論種種客觀的事實視若無睹。
獨立思考,可以讓我們客觀地洞悉事物背后的關系,防止錯誤歸因或簡單歸因。
小結
思考,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厚禮。與時間做朋友時,讓我們勤思考,避開對權威的盲從,避免邏輯錯誤和防止簡單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