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不能忘記的》是作家張潔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述視角,講述了自己母親的愛情故事。
“我”是一位30歲的未婚女性,和自己的追求者喬林相處了近兩年,但仍然未下定決心是否要與他結婚,因為“我”不確定自己和喬林之間是否真的存在愛情。
雖然很多人的婚姻都與愛情無關,但“我”并不想要那樣的生活。而我的母親也曾告訴“我”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與其糊里糊涂的嫁出去,還不如獨身生活。“我”進而想到母親的愛情故事。
母親與父親之間并沒有愛情,至于為什么結了婚,母親的回答是:“人在年輕的時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別人的起哄也會促成一樁婚姻。”母親與父親的婚姻最終并沒有維持很久。
后來,母親也沒有再婚,究其原因,大概還是在于那段深藏于母親心中的愛情。
在母親去世后,我通過母親的筆記本發現,母親心里一直愛著一個男人。那個男人為了報答自己的救命恩人,娶了恩人的女兒,而后過著和睦的生活。可是母親仍然深愛著他,他也似乎愛著母親。他曾送過母親一套契訶夫小說選集,母親十分珍愛它,不準任何人碰,每天都要讀一讀,把這當成是愛情的信物。
他們碰不到面時,會煞費苦心的做些什么而只為了能看對方一眼。碰了面時,又緊張地躲避著對方。他們曾一同走過一次的那條小路,成了母親常常踱步的地方。母親在自己的筆記本里,用文字和他交談,她的精神時刻和他在一起。?
盡管母親和他連手都沒有握過一次,但母親自始至終都深深地愛著他,沒有盡頭。
“我”每每看到母親的筆記本,都會覺得這樣的愛情十分的凄涼,并絕不愿意重復這樣的愛情。在“我”看來,大家不應因外界壓力而草率的結婚,而應耐心等待那個與自己相愛的人出現,婚姻與愛情不應分離,這樣世界會少很多悲劇。
可是,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恐怕仍是沒有這樣的等待空間。有太多太多人,因為到了眾人口中該結婚的年齡而與相識不久的人草草結婚。
有些人是如小說中說的那樣沒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還有些人則純粹是受不了來自家庭親朋的壓力,所以“到了年齡”便走入了婚姻。這些草率結合的婚姻,在日后的柴米油鹽中,大多少不了悔恨與苦痛。
雖然說,那些因為愛情而促成的婚姻也不可能杜絕磕磕絆絆,可是,對于其中的大多數來說,幸福仍是生活中的主基調。這樣的婚姻當然是人人都期盼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這樣的幸運。
就像小說中說的那樣,這世界上總有適合自己的人,可世界這么大,合適的人能不能相遇才是真正的問題。也許,這世界上一定存在一個值得你深愛同時也將深愛你人,但究竟什么時候才能遇到呢?究竟有沒有可能遇到呢?耐心地等待,心靈互通的人就一定會出現嗎?所有人都有耐心等待的資本嗎?
也許,沒有人可以對這些問題做出信心滿滿的肯定回答。如果我們既不能草草的走入婚姻,也無法孤注一擲地等待,那么,那些至今未覓得愛情的人該做怎樣的選擇呢?
小說中的“我”始終認為,愛情與婚姻不應分離,然而,這并不是所有人都適用的法則。對于有些人來說,能夠相處得融洽也能造就一樁不錯的婚姻。說到底,我們還是要先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再認真的去做選擇,但任何一種選擇都應該源于自己的本心,不是為了旁人的閑言碎語,也不是為了跟隨大眾的腳步。
愛情與婚姻向來是道難題,運氣好的人,早早的就尋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運氣稍差的人,在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之前也不要急于選擇,我想,每個人都終將會有屬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