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格
01 我與心理專題的“前塵往事”
今年4月份的時候,機緣巧合知道“簡書”的存在,興致勃勃下載簡書開始寫文,二話不說投了心理專題。
然后……
第一篇文章,被拒……
第二篇文章,被拒……
第三篇文章,終于通過了!然后……
因為質量不過關,又被踢出來了……(淚目~(>﹏<))
雖然屢敗屢戰,但在心理專題最大的收獲是,遇見了許多位心目中的大神,他們的文字,或者幽默生動,或者機敏過人,或者邏輯嚴謹,讓我膜拜不已的同時也摸索到自己學習和改進的方向。
后來,一點點地修煉思路和文字,參加了一個寫作課程班,漸漸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筆下的文章也開始有了一丟丟進步,被心理專題收錄的次數越來越多,總算不會再被踢出來了……(/≧≦)/
加入簡書日期是2017年4月3日,在簡書上發表24篇文章,共計61566字;7月1日至今,心理專題收錄16篇,首頁收錄9篇,其中《親密關系》| 婚姻是一場賭博,更是一場修行有幸收入了心理專題11月月刊。
寫作風格上,我覺得自己的文字比較簡單、溫暖,期待能借助文字的力量,散發出更多的正能量。
02 “我是誰”的碎碎念
我是誰?用一句話來概括,不想好好寫文章的心理咨詢師不是一個好老師。
高二的時候,懵懵懂懂誤打誤撞開始了對心理學的興趣,還經常像模像樣地分析其他人的心理。高考結束后,義無反顧填報了山東師范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專業,四年后跑到遙遠的重慶,在西南大學讀完了碩士。
記得大學第一堂專業課,老師問我們多少人不是調劑過來的,班上寥寥幾人舉手,我是其中之一。很慶幸自己在最開始的時候,就選擇了一個熱愛的方向。
畢業后,我來到了貴州的一座小城,如愿以償當了一個大學老師,在這個慢步調的小城中,站在三尺講臺上和學生們分享我的所知所感。
日常生活中的我,性格自帶“逗比”屬性,在課堂上也算是個風趣幽默的老師,自我標榜“行走的段子手于老師”。其中,最知名的一個段子,是我發表在簡書上的《這是我看過的最凄美的愛情故事……》(注:此文與心理無關)。
其實,外在大大咧咧的我,內心有一點自卑和敏感,學習心理學的許多年,也一直在試著認識和調適自我。經常聽人說,學心理學的人往往自己心理都有毛病,這話不真,卻也不是完全不作數,對我而言,學習心理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那些羞于見人的東西。
過往的十年中,有過懷疑和否定自己的時候,所幸在自我的堅持和心理學的陪伴下,慢慢地走過來了。現在的我,內心有著很多溫暖而堅定的東西,會在課堂和生活中給別人帶來一些正能量,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03 一個成長中的大齡小白
對于我目前的寫作水平,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
湊合!大寫的湊合!
在心理專題,我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成長中的小白”。
30歲的年齡,與簡書上諸多90后、00后相比,算不得年輕,可在“心理”的路上,我是個地地道道的小白。
起初看別人的文章,總覺得自己的文章少了點兒什么,有一天恍然大悟,我的文字,終究太“淺”。
記得在心理群里,愛姐姐說過一句話,有了一定的閱歷之后再去學心理學,會有更多的感悟。
我欠缺的,是一種人生閱歷的積淀和知識輸入的累加。
所以,現在的我,上課、帶娃的閑暇,每個月讀1-2本書,認真地做筆記、寫書評;用心地對待每一次咨詢,每一段生活歷程,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開了公眾號,申請了原創標,通過持續地輸入和輸出,想成長為更好的自我。
我讀過大神的文章,深知我的寫作水平與他們相差甚遠,但我覺得好或不好并不是評價的唯一指標。簡書九個月,最大的收獲是我能看到自己的進步。
04 關于心理群,不得不說的話
未加入心理群之前,就聽到了關于她的種種“傳說”——親切的氛圍,熱鬧的景象,每天早晚的彩虹卡、晚安帖,還有那讓人度日如年的“愛卡不卡”……
期期艾艾著,9月底終于加入了心理群,我親自見證了——這些傳說,都是真滴!
很喜歡貼心的彩虹卡和晚安貼,用那么溫暖、睿智的文字,帶給我們一早一晚的問候和陪伴。
很喜歡“愛卡不卡”活動,透過一張張圖片,投射出每個人不同的內心世界。入群后每一次活動我都沒有落下,感恩節前夕,寫了一篇《愛卡不卡 | 孩子,我愛你,但我最后會離開你》,被心理專題和首頁收錄。
心理群是一個很有溫度的群,讓我邂逅了很多熱愛心理和文字的小伙伴,讓我找到了一個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心理學也好,寫文也罷,都已經變成了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和成長。
未來的路上,我希望自己能夠一直寫下去。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附:代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