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一則新聞:
8月19日,在無錫一家商場內,一名女子在商場偶遇前夫,遭到前夫持續糾纏。有目擊者稱:女子先是挨了男子一巴掌,隨后男子說:“你手機是我買的”,女子抽出手機就摔了,男子又說:“你衣服也是我買的”,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女子竟當眾脫光了衣物!
期間,男子試圖阻止女子沖動的舉動,但女子還是執意將衣服脫掉,之后裸身離開,準備乘電梯下樓。
據事發路過的保潔阿姨介紹,她拿了女子脫下的衣服勸女子穿上,女子表示不肯穿這些衣服,說:“前夫的東西我再也不會碰了”。隨后,警察來到現場,在警察的勸說開導下,女子最終穿好衣服離去。
女人寧愿選擇裸身丟臉,也不肯再穿上前夫買的衣服。這是對前夫有多憎惡。可想前夫離婚后對她的糾纏不止這一次了。
熱戀時,甜言蜜語、你儂我儂。待愛情在日常瑣碎里磨地失去顏色,兩人怨氣漸生,走到分手這一步,雙方所表現出來的氣度,寬容,溫情,才是最真實的人格的體現。所謂水落石出,人品必現。
幾年前董潔和潘粵明離婚互撕,曾讓很多網友說再不相信愛情。
一向以冰清玉潔、溫柔恬靜形象示人的董潔在與前夫潘粵明的離婚官司里,形象大毀。兩人通過媒體互噴,把私事變成公開,互相揭短。 先有人說是潘粵明散發董潔有小三的新聞,并將照片公布出來。接著董潔工作室聲明潘嗜賭,而且對董潔粗魯,還暗示潘粵明賭博欠下債。這之后兩人恩怨不斷升級,在口水仗中,越罵越兇,事件中受傷最深的應該是兩人的孩子吧。
同樣離婚互撕的還有黃奕夫婦,出言惡毒,互相揭短,全然不顧孩子的感受。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02
看一個男人的人品,不是看他在人前多么風光,而是看他分手以后的態度。
李敖初見胡因夢,就對這個小自己18歲的美女一見鐘情,隨機展開熱烈追求。他那時寫:“如果有一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優游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別人,是胡——茵——夢。”
胡因夢被著愛情感動,穿著睡衣從家里逃出來嫁給了李敖。但是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只維持了三個多月。李敖在以后的文章中,娛樂節目中,微博里不斷地羞辱胡因夢,甚至多次提起看到胡因夢因便秘而漲紅的臉是多么大煞風景的一幕。
多年后,他在《康熙來了》說自己的新戀情,談及追一個18歲的女孩玫瑰,送了17朵,附卡片:你就是那另一朵。還不忘調侃胡因夢,說自己也送了胡因夢玫瑰,45朵,是告訴她,“你已經45歲了。”
說這話的時候,他一臉嘲弄,不知自己臉上的皺紋扭曲著,是多么讓人憎惡的樣子。胡因夢與他的婚期不過3個多月,他卻罵了胡因夢30年。
胡因夢面對他的漫罵,不做回應,禪修,寫作。活出了自己的另一片天。
對付這種無賴式詆毀,最好的方式就是不予理睬。
我的一個朋友,曾相親遇到一男子,剛開始男子倒也殷勤,對朋友常常噓寒問暖,日日電話微信不斷。朋友以為遇到良人,付出真心。男人很快搬到她的住處,兩人感情迅速升溫,待到談及婚嫁時,朋友聽到男子對前妻的種種惡言,心下猶豫。
男人不止一次抱怨前妻無生育能力,花了自己十多萬做試管嬰兒都沒成功,言語間都是對自己那十多萬的心疼,對前妻的埋怨,甚至咒罵。
一日夫妻百日恩,離了婚也該心存善念,最少做到不說對方的不是。朋友心下對男人的人品有了疑心,試著說分手。男人立刻變了臉,之前的溫柔蕩然無存,對朋友惡狠狠地說,“既然分手,你就該把我送你的東西還我。”女友一時怔住,談戀愛以來,男人請她吃過幾頓飯,送過幾次花,但并沒有給過什么禮物。
男人指了指那兩盆陽臺上多肉,朋友才想起,上次兩人一起去花市買的,是男人付的錢。朋友氣地說不出話來,把花給了男人,只希望他立刻滾。有多遠滾多遠。
“得不到”和“已失去”最能暴露本性。愛了就愛了,無悔付出,全心全意;散了就散了,一別兩寬,各生歡喜。不必費盡心力去否定曾經的自己,也不必用盡手段去傷害曾經溫暖過你的那個人。愛就算不在了,也別變成恨。
03
木心先生曾說過:好的愛情到最后,都是智慧和情懷。
之前看過胡歌在《魯豫訪談》上的一期節目。魯豫問起胡歌的戀情,分手始末。
胡歌沉默了好久,說,她是,她是真的很好……再說不出言語,有淚流出。那一刻的哽咽,讓所有曾經愛過的人,都為之而動容。
薛佳凝曾為了照顧出車禍的胡歌而暫時放棄工作,兩個人雖然未能走下去,但對于那段過往,兩人都心存感激。
尤其是薛佳凝,分手之后,不斷有媒體去打擾她,詢問與胡歌的分手始末。她始終不多言,拒絕消費風頭之上的胡歌。只是說:“胡老師……作為一個演員,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作品上讓人喜歡,就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他現在非常非常火,我就不想參與這個話題了。”至于自己,“我一個人啊,繼續在自己心里流浪……”
連魯豫都感嘆,這個女孩子真好。
因為愛過,所以不評論、不詆毀。縱使分手,曾經相愛的兩個人若不能相忘于江湖,就請學會絕口不提。當愛已成往事,沉默就是最好的道別。
分手見人品,ta是大度寬容,還是小氣薄情,全看ta對待前任的態度。別人的現在就是你的未來。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簡介:悠然 資深媒體人,現全職陪伴兩個孩子成長,正面管教實踐者。在紛雜的生活間隙,依然有仰望藍天的憧憬,文字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歡迎關注悠然不知歲 愿以后的路,有你一起。
-------------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