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1連載小說-呼嘯生涯-第一部-丹門春秋-第一章-豌豆面圈

呼嘯 生涯-第一部-丹門春秋-第一章 -豌豆面圈

丹營在省城很有名氣,在大小丹營,丹姓占九成以上,有族譜記載的翰章是第十七代傳人,從第一代丹武林作為始祖,紀元為明萬歷年。再往上已沒有記載,興許是戰(zhàn)亂,流行病遷徙的緣故吧,人們稱這一現(xiàn)象為斷代。

  丹營的丹姓輩分相差很大,翰章一出生就是祖祖輩分,翰章是丹氏始祖武林第四子嫡傳,稱謂為四門的后代,據(jù)說排門(弟兄排次)小的歲數(shù)其后代輩分大。到翰章出生就當祖祖了。這在大姓族群里也是常見的事情。

翰章出生時家境已經(jīng)沒有以前那么排場,三間瓦屋原來是沒有分家時的牛棚,分家時因為翰章的父親是家族的老二,人口多,吃飯,住房就要多,但分家不是按人口,而是按門份來分的。

爺爺為了照顧自己的二屋一家多分些房子就把牛棚分給了二屋,其他門份都沒有有話說了。

家里稀稀拉拉有如紅木床、栗子、木床、栗子木柜、紅木桌、椅、箱柜、梳妝臺,等家居,特別是精致玩意也很多,如銅獅子、銅馬、媽媽戴的金項圈,翰章戴的銀項圈、鎖鏈等,說明之前應(yīng)該是大戶人家。

據(jù)說爺爺?shù)哪棠淌潜澈t背著祖祖來到丹營的大河對面十里大田暈倒了,被丹門的四門當家救起,醒來問其來由,原來同是丹家丹彎丹氏嫡傳門第,因家境敗落尋親來的,兩天沒有進食就餓昏了。救起爺爺?shù)哪棠痰木褪菍びH的同輩叔伯。

祖祖逐漸長大,在這里放牛、鍘草、犁地啥活都干,深得伯父看待,適逢年華,當成自己兒女娶妻立房。爺爺?shù)哪棠淘谧孀嫘r候放牛,怕餓到了,每每出去放牛時,就用烙好的豌豆面餅中間挖個洞,套在祖祖脖子上,夏天的放牛娃就是光著屁股,上面只穿一個紅布肚兜,沒有地方裝干糧,好事的人就給起了個綽號就叫‘豌豆面圈’,從此‘豌豆面圈’就是祖祖的綽號了,久而久之,人們連真名都不知道了。

祖祖當家了,繼承了這個院落,也還很大,算是很氣派了,坐西朝東向,前檐明柱,檐廊樓閣,琉璃磚瓦,院落前石鼓石牌坊,卵石砌花地面,月季花草芬芳競放。

院落前后是橘子、栗子、梅子、棗等果園,再往四周都是水田。

水田往前,是一條大河,河水清澈激流,河寬足有五十丈寬,岸邊清澈的天然青石,大小不一排列在晶瑩的沙子上面,石縫里鉆出的小草,有的開著小花,有的保持固執(zhí)青澀,隨著風搖擺著,一望無際。只有人行小道是人為鋪就的石子路,路旁小草歡樂的唱著歌,點頭給行人示好。

河太寬不能架橋,人們在洪水過后就用大石頭放在河里當做跳石過河,不用脫鞋,不用挽褲腿,牲畜過河就太難為了,特別是牛,硬是不上跳石上,無奈何,只有人牽著牛趟河而過。

河對面有開闊地,本門的人叫10畝大田,從上游引來水,成為可澆灌的水地,水地種莊稼就是稻谷,稻谷收割后脫殼就是 大米了,人們都愛吃。

再往前就是連綿的大山,擋住了視野和去路,而當面就是自家的山,這山足有百丈高,而且非常陡,山連著山,順著河流連綿不斷,直到五里開外,被丹江攔腰斷開。山順河往南,越來越大,越來越陡峭,這里人稱往南的群山峻嶺稱為山里。

順河往南,山體從紅色風化層越來變成堅硬的青石,從表面看是黑色、青色、白色交匯著,但突出部分的黑色,應(yīng)是被太陽爆嗮所致。這些石頭,有整體突出的連體石頭,有獨個大小石頭,和山體顯然格格不入,亂無章法,稀稀拉拉擺放在雜草叢中,。

這些石頭體如泥塑,突兀古怪沒有棱角,可能是大自然搬運,也可能是天外來客,更可能是自然沖刷的緣故,也說明了石頭的年輪歲月。放牛的娃娃經(jīng)常把牛栓到天然的石鼻子上,去打斗玩耍。也在大石石窟里穿梭捉迷藏。

切近丹江的風化層的山體,人們在表層開墾了梯田,種植了山地農(nóng)作物。

擋在眼前的大山也是祖祖所有,前輩沒有起個好的名字,就叫前坡,這個坡也的確名不副實,太陡了,特別是半山腰到山頂簡直和人體平行,爬一步就氣喘哈赤一下,生怕腳底當滑輪,腳底有碎小的自然脫落的風化石,大小不一,一不小心滑倒像滾筒,滾到半山腰,這是半山腰還有一塊圍著山的一片十余丈寬的可耕種的開闊地,才不至于滾到山底。

有想從其他地方轉(zhuǎn)著上山,但是要圍著山盤旋上,山洪沖刷的溝壑,更是天塹,只有通過山底繞過溝壑,通過鄰家山界繞過,這樣,要多走半天路程,農(nóng)家人硬可爬山也不愿意轉(zhuǎn)山。

這山人可以,耕畜是不能的,為了克服牲畜無法上山,只有在山頂上住家養(yǎng)耕牛,也看管莊稼和耕種與收割。好在山上還可以打出水井,山后住著幾戶人家。

祖祖擁有的這不是一面山,而是一座山,到了山頂,延長近二里地都是祖祖所有,可種山地作物,如番薯、玉米、豌豆、芝麻等,好年時光還是很有收獲。

跨過山五里山地后,又是和祖祖居住一樣的地勢,開闊地橫向五里,縱向一頭扎進丹江,一頭通向群山中的武當。

沿著水地向南,以大槐樹為地標性植物,聽說是始祖為了紀念原居住地,山西大槐樹的根而特地栽種的,已經(jīng)幾百年了,人們耕作歇息,路人路過也當成臨時驛站,大槐樹蔭底下,有 十多個水缸大小的不規(guī)則的圓角大青石,供人們歇息。

再往南是娃娃拱石橋,這座橋也有幾百年,是始祖帶領(lǐng)弟兄們從山里運回青石,請石匠用了3年時間建起來的,橋上有兩人高的石渠通水,橋面石欄柱上雕刻娃娃頭,因此得名娃娃橋。這座橋是解決了在往西南方向另一山系的河流攔住了繼續(xù)向南的通道和耕作。

西面,也就是營盤后面,不遠是延綿五里長的丘陵地帶,最后再有大山攔住,始祖和先輩墓地就建在大山頂半腰開闊處。山腰成懷抱式地勢,兩邊分別有丘陵順東西方向逐漸平緩至營盤開闊地。中間一條從開闊地一直到山頂?shù)匿髦钡侥沟亍D沟刂苓呌惺甲婧笠嶙罡咻叿竹v寨,也是后裔們最高族領(lǐng)駐扎的地方。

從風水角度講,這里是極佳的風水寶地。

再往西翻過山,和前坡翻過大山一樣的開闊地,但開闊地幾乎不成為開闊地,只能成為山溝,在東西方向要窄的多。溝里有旺盛泉水而建的道場,稱為龍泉寺,泉即稱為黃龍泉,這里人煙稀少風景優(yōu)美。但在溝口卻是有名的道教圣地-興化寺。

在祖祖院落后不遠在西南方向就是舜帝廟。實際也是堯舜廟,舜帝廟分為兩大殿,大殿是堯帝禪讓殿,有堯禪讓位與舜的雕像,偏殿為舜帝與英和娥皇二妃。

廟里莊嚴肅穆,廟外卻很鬧熱,每到過年、節(jié)氣,管事的可忙乎了,先是分為大丹營,大丹營又分大門、二門、三門、四門,依次排老長的隊。先給堯帝磕頭,后給舜帝磕頭,完后要給二位娘娘磕頭,先大人后小孩,輪到小孩磕頭跟下扁食一樣撲通,撲通一大片,臉上掛著開心的笑,笑的是磕完頭有管事的發(fā)小饃饃和用食物顏料染的彩色花生給孩子們。

就這樣一撥一撥的磕頭,廟外大院子,卻是鑼鼓喧天慶豐年熱鬧場面,有劃漢船的,妞秧歌的,踩高蹺的,聽自己的娘說,在丹彎可就沒有這么大排場。

拜完舜帝后,要給四大門的長輩拜年,又是小孩們分為輩分成群結(jié)隊的到一家一家,又是撲通撲通一大堆的磕頭,雖然有的頭都磕疼了,還是喜笑顏開。大人們雖對多數(shù)孩子都不認識,照樣喜氣洋洋掏出紅包給孩子們散錢慶福,圖個吉祥喜慶。

大丹營是個方形營寨而成,坐落有序;小丹營也是方形營寨坐落而成,大小丹營成為一個南北方向長,東西方向為寬的長方形的營寨,聽說是上古舜帝營寨和朱丹營寨的位置。

始祖來后開拓后溝,現(xiàn)在看來似為內(nèi)廷,從溝口有金家寨、李家寨作為守咽喉要塞,溝里五里長廊是似為疏密機構(gòu),最后才到溝底,從溝底往上一層層階梯式住宅,階梯越高輩分越大,權(quán)利越高,這種布局似乎是為了族群抵抗外來侵略而建。

大小丹營南向是武當山,北向是丹水淅水匯流的丹江,丹營人稱為南河。丹營所有門戶是坐西朝東向,東向沿營盤有條大河,是從源頭武當山從南向北傾流而下匯入南河。自然形成丹營地理南高北低地勢,祖祖家坐落在丹營的最南向,南北向地勢平坦地帶。

始祖有四個兒子,延嗣為四大門,四大門組成大丹營,小丹營主要是內(nèi)外親戚和四大門以外的丹姓族人。四大門幾乎掌管了方圓10里的地區(qū)資源。

祖祖是四門后裔。南與賈崗接壤、西與楊溝接壤、北至南河、東與張灣接壤,始祖丹武林當年按照四門家族分割土地和物產(chǎn)。為了分配均勻,按照山地、坡地、旱田、水田、渠溝、道路、都是均勻分配。因此,祖祖的門份是四門,和其他門份一樣都是東南西北到處都有旱田、水田,坡地、旱地、山林。這對家族掌柜來說,安排農(nóng)活很是復(fù)雜。

經(jīng)過多年的耕耘,祖祖以‘豌豆面圈’在其伯父的基礎(chǔ)上把家業(yè)實力增加數(shù)倍,使四門發(fā)揚光大,子嗣三個,分支為小三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呼嘯生涯-楔子 上古時代,堯把帝位禪讓于舜,當時堯舜南部族類主要生活在漢江流域,從秦嶺山脈,經(jīng)大別山到武當山,武當...
    原野曠石閱讀 266評論 1 1
  • 最年輕的企業(yè)家 一、他的工廠與管理 他僅19歲,卻已是合肥金月嬌家具有限公司的總經(jīng)理。他叫劉磊,是我同族的孫子。金...
    直率老椿樹閱讀 237評論 0 0
  • 一、如何為小孩子寫大文學 小孩子的家國情懷,小孩子的民族大義。還有他對古典美,現(xiàn)代現(xiàn)現(xiàn)代美的那種認同,還有一種國際...
    空格的涂鴉閱讀 460評論 0 0
  • 《文人》 文/漠識 詩人夢酒當歌, 醉今生苦拼搏。 紅塵功過奈我何, 提筆研墨, 揮毫抒情憶磋砣。 看萬里山河, ...
    漠識_8b3d閱讀 191評論 0 0
  • 1 過去數(shù)十年來,我們擁抱著工業(yè)化與全球化帶來的全新生活方式,也比以往任何時候 更能感受到流行病的存在。然而,我們...
    新華書單閱讀 48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