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iOS面試題大全---全方面剖析面試
2019 iOS面試題-----網絡相關之HTTP協議
2019 iOS面試題-----網絡相關之HTTPS、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
2019 iOS面試-----一個基于UDP的簡單的聊天Demo(用C語言、python、GCDAsyncUdpSocket來實現UDP通信)
2019 iOS面試題-----網絡相關之UDP的特點、UDP的報文結構及差錯檢測
2019 iOS面試題-----網絡相關之TCP、三次握手、四次揮手、代碼實現
2019 iOS面試題-----網絡相關之TCP進階:可靠數據傳輸、流量控制(滑動窗口)、擁塞控制
2019 iOS面試題-----網絡相關之DNS
2019 iOS面試題-----網絡相關之Cookie和Session
2019 iOS面試題-----網絡相關之IP協議、IP數據報分片、IPv4編址、網絡地址轉換(NAT)
2019 iOS面試題-----網絡相關之IPv6、從IPv4到IPv6的遷移
HTTP協議:超文本傳輸協議
是一種詳細規定了瀏覽器和萬維網(WWW = World Wide Web)服務器之間互相通信的規則,通過因特網傳送萬維網文檔的數據傳送協議。
HTTP是基于TCP的應用層
協議
(OSI網絡七層協議從上到下分別是 應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
、傳輸層
、網絡層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
)
- 請求/響應報文
- 連接建立流程
-
HTTP的特點
image.png
一、請求報文和響應報文
1、請求報文
如下:
POST /somedir/page.html HTTP/1.1
//以上是請求行:方法字段、URL字段和HTTP版本字段
Host: www.user.com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Accept-lauguage: fr
//以上是首部行
(此處必須有一空行) //空行分割header和請求內容
name=world 請求體
Host
:指明了該對象所在的主機
Connection
:Keep-Alive
首部行用來表明該瀏覽器告訴服務器使用持續連接
Content-Type
: x-www-form-urlencoded
首部行用來表明 HTTP會將請求參數用key1=val1&key2=val2的方式進行組織,并放到請求實體里面
User-agent
:首部行用來指明用戶代理,即向服務器發送請求的瀏覽器類型
Accept-lauguage
:首部行表示用戶想得到該對象的法語版本(如果服務器中有這樣的對象的話),否則,服務器應發送它的默認版本
2、響應報文
如下:
HTTP/1.1 200 OK
//以上是狀態行:協議版本字段、狀態碼、相應狀態信息
Connection:close
Server:Apache/2.2.3(CentOS)
Date: Sat, 31 Dec 2005 23:59:59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Length: 122
//以上是首部行
(此處必須有一空行) //空行分割header和實體主體
(data data data data)//響應實體主體
狀態碼及其相應的短語指示了請求的結果。
一些常見的狀態碼和對應的短語:
- 200 OK:請求成功,信息在返回的響應報文中
- 301 Moved Permanently:請求的對象已經被永久轉移了,新的URL定義在響應報文中的Location:首部行中。客戶軟件將自動獲取新的URL
- 400 Bad Request:一個通用差錯代碼,指示該請求不能被服務器理解
- 404 Not Found:被請求的文件不在服務器上
-
505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服務器不支持請求報文使用的HTTP協議版本
<4開頭的狀態碼通常是客戶端的問題,5開頭的則通常是服務端的問題>
Connection
:close首部行告訴客戶,發送完報文后將關閉TCP連接。
Date
:指的不是對象創建或最后修改的時間,而是服務器從文件系統中檢索到該對象,插入到響應報文,并發送該響應報文的時間。
Server
: 首部行指示該報文是由一臺Apache Web
服務器產生的,類似于HTTP請求報文里的User-agent
Content-Length
:首部行指示了被發送對象中的字節數
Content-Type
:首部行指示了實體體中的對象是HTML文本
二、HTTP的請求方式
GET、POST、PUT、DELETE、HEAD、OPTIONS
1、GET和POST方式的區別
從語法角度來看,最直觀的區別就是
- GET的請求參數一般以
?
分割拼接到URL后面,POST請求參數在Body里面 - GET參數長度限制為2048個字符,POST一般是沒限制的
- GET請求由于參數裸露在URL中, 是不安全的,POST請求則是相對安全
之所以說是相對安全,是因為,如果POST雖然參數非明文,但如果被抓包,GET和POST一樣都是不安全的。(HTTPS該用還是得用)
而從語義的角度來看:
GET:獲取資源是 安全的
,冪等的
(只讀的,純粹的), 可緩存的
POST:獲取資源是 非安全的
,非冪等的
,不可緩存的
- 這里的
安全
是指不應引起Server端的任何狀態變化
GET的語義就是獲取數據,是不會引起服務器的狀態變化的,即是安全的。(HEAD,OPTIONS也是安全的)
而POST語義則是提交數據,是可能會引起服務器狀態變化的,即是不安全的 -
冪等
:同一個請求方法執行多次和執行一次的效果完全相同
顯然GET請求是冪等
而POST請求是非冪等
的。
這里用冪等形容GET還不夠,因為GET不止是執行多次和執行一次的效果完全相同,而且是執行一次和執行零次的效果也是完全相同的。 -
可緩存的
請求是否可以被緩存。
GET請求會主動進行Cache
以上特性,并非并列,正是因為GET是冪等的
只讀的,即GET請求除了返回數據不會有其他副作用,所以GET才是安全的
,從而可以直接由CDN緩存,大大減輕服務器的負擔,也就是可緩存的
。
而POST是非冪等的
,即除了返回數據還會有其他副作用,所以POST是不安全的
,必須交由web服務器處理,即是 不可緩存的
GET和POST本質上就是TCP鏈接,并無差別。但是由于HTTP的規定和瀏覽器/服務器的限制,導致他們在應用過程中體現出一些不同。
在響應時,GET產生一個TCP數據包;POST產生兩個TCP數據包:
對于GET方式的請求,瀏覽器會把Header和實體主體一并發送出去,服務器響應200(返回數據);
而對于POST,瀏覽器先發送Header,服務器響應100 Continue,瀏覽器再發送實體主體,服務器響應200 OK(返回數據)。
2、GET 相對 POST 的優勢是什么?
1、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GET 的URL可以直接手輸,從而GET請求中的URL可以被存在書簽里,或者歷史記錄里
2、可以被緩存,大大減輕服務器的負擔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還是用GET比較好。
三、HTTP的特點
無連接
、 無狀態
HTTP的持久連接、Cookie/Session
1、HTTP的無狀態
即協議對于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
每次的請求都是獨立的,它的執行情況和結果與前面的請求和之后的請求時無直接關系的,它不會受前面的請求應答情況直接影響,也不會直接影響后面的請求應答情況
也就是說服務器中沒有保存客戶端的狀態,客戶端必須每次帶上自己的狀態去請求服務器
標準的HTTP協議指的是不包括cookies,session,application的HTTP協議
2、HTTP的持久連接
非持久連接:每個連接處理一個請求-響應事務。
持久連接:每個連接可以處理多個請求-響應事務。
持久連接情況下,服務器發出響應后讓TCP連接繼續打開著。同一對客戶/服務器之間的后續請求和響應可以通過這個連接發送。
HTTP/1.0
使用非持久連接。 HTTP/1.1
默認使用持久連接 <keep-alive>
。
非持久連接的每個連接,TCP得在客戶端和服務端分配TCP緩沖區,并維持TCP變量,會嚴重增加服務器負擔。而且每個對象都有2個RTT
(Round Trip Time,也就是一個數據包從發出去到回來的時間)的延遲,由于TCP的擁塞控制方案,每個對象都遭受TCP緩啟動,因為每個TCP連接都起始于緩啟動階段
HTTP持久連接怎么判斷一個請求是否結束的?
-
Content-length
:根據所接收字節數是否達到Content-length
值 -
chunked
(分塊傳輸):Transfer-Encoding
。當選擇分塊傳輸時,響應頭中可以不包含Content-Length
,服務器會先回復一個不帶數據的報文(只有響應行和響應頭和\r\n),然后開始傳輸若干個數據塊。當傳輸完若干個數據塊后,需要再傳輸一個空的數據塊,當客戶端收到空的數據塊時,則客戶端知道數據接收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