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學習鋼琴主要還是以興趣為主,如果只是想學習某一兩首喜好的曲子或者想在外行人面前炫耀一下,我建議乘早放棄,因為學習鋼琴實在是太枯燥、太辛苦了,成人學鋼琴心態一定要擺正,學習鋼琴更多的快樂是學習的過程,而非一定要達到某種程度和結果。
鋼琴是一門復雜深奧的樂器,想學好鋼琴技術上要下功夫,在音樂理論和鑒賞下也要苦下功夫,鋼琴并不是彈得越快就是越好,而是能表達出音樂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不光要用耳朵去聽,同時還要用心去體會,鋼琴五線譜里面有不同的術語,比如說強、漸強、弱、減弱、柔和的、極弱、極強、輕巧的、跳音連奏頓音,如果把音符比喻成一個人的臉,而這些音樂術語就是面部的表情,音樂的情緒、含義需要這些術語來詮釋,翻開車爾尼教材的最后一頁附頁,就有音樂術語的中文對照表,當然也有的用數字符號來表示,比如說小于符號就是漸強,大于符號就是減弱,如果一個音符上面左邊是小于符號右邊是大于符號呢?就表示這個音的強度要明顯強于前后的音,彈的時候要把這個音突出來,作為音樂的理解就是這個音為主旋律,旁邊的幾音為另外的伴奏聲部。
和其他任何一門學科或者技術一樣,想學好鋼琴前期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成年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想達到小孩那樣的基礎比較困難,當然現在很多小孩只顧著考級,只練一些考級相關的東西,就那么幾首曲子,絕大多數連基礎都沒學好,雖然考過10級,水平也只停留在“按琴”,而不是真正的彈琴,鋼琴起源于意大利,原名叫gravicembelo colpiano e forte,我們所熟悉的單詞“piano”就來源于此,翻譯成意大利文是“強”與“弱”,力度和節奏是鋼琴音樂的靈魂,通過力度和節奏的變化,詮釋樂曲,抒發情感,專業和業余的區別就是:業余彈奏者把樂曲彈得像平行線,從鋼琴傳出來的聲音有旋律,但是沒有起伏、沒有情感,生硬又呆板,從頭到尾節奏和音量幾乎沒有變化,而專業的演奏者,同樣是十個指頭,每一個指頭都獨立工作,把每個音控制得近乎完美,十個指頭通過節奏的變化,力度的變化,畫出10條精美絕倫的波浪線,有交叉又有疊合,讓聽者置身于一幅幅夢幻的畫卷中。
想把一首曲子彈出一定的音樂水平,是需要扎實的基礎的,而學習鋼琴的基礎教材雖然很多,但是分類也就那么幾大類,下面來大致來劃分一下我個人所理解的學習順序:
第一,初學階段,學習的教材順序和時間:
拜厄(3個月)→鋼琴基礎教程1+車爾尼599+巴赫初級鋼琴曲集前半部分+哈農前半部分(1年)→車爾尼849(可選學車爾尼718部分)+莫扎特鋼琴奏鳴曲+巴赫初級鋼琴曲集后半部分+音階與琶音+一些自選的愛好曲目(2年)
第二,中期階段,學習的教材順序和時間:
車爾尼299+音階與琶音+哈農后半部分+巴赫二部創意曲(2年)→車爾尼740+肖邦練習曲+貝多芬鋼琴奏鳴曲(3年)
第三,后期階段,學習的教材順序和時間:
巴赫十二平均律+李斯特幻想曲狂想曲(3年)→李斯特超技練習曲+鋼琴協奏曲+歌舞劇音樂劇改編曲(5年)
對于大部分成年人來說,能夠學好初級階段就很不錯了,這個階段下來彈所有的流行鋼琴曲幾乎都不是問題,一首曲子最多3天就能彈到熟練,對于喜好古典音樂的或一些比較難的表演曲目再去考慮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參考: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6027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