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光榮,不在于永不言敗,而在于能夠屢撲屢起。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過安穩的生活,但是總有另一種人會像唐吉珂德一樣,挺起長矛,騎上戰馬,去挑戰風車。
與當下流行流行的成功學不同。在職場上,我敬佩這另一種人,佩服這些心里面住著唐吉珂德的人,即便他們義無反顧的挑戰著風車。只有時間和閱歷才能理解這些看似無謂的選擇。
正如塞萬提斯的《唐吉珂德》這本書中所講述的故事,初初看時只會將這個故事看作是荒誕之人的胡言亂語。不過在經歷過一些之后,你一定會發現自己內心深處隱藏著一位唐吉珂德。
我們也才理解“夢想”這個詞所具備的多面性。正想劉瑜說得,夢想是多么妖冶,多么鋒利,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但是像唐吉珂德這樣的理想主義者總能觸到人們心中最溫暖的一塊。
在《訓練課》之前曾講過《靠譜 是職場生存的基本配置》。這個話題好像與今天所講的有些沖突。其實根本性的問題是-----選擇和抉擇。
人對在某一個目標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同就是在于當初是出于選擇還是出于抉擇。態度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結果。
在《訓練課》之前推送的文章中,常常會提到“選擇”這個詞。事實上,每個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選擇艱難癥”。時下流行的各種成功學對于選擇這個話題也是不留余力的。當我們每一個面對職場時,就是不停的在做初選擇。而選擇背后的動力就是取決于你是想按部就班還是想打破現狀。
在成功學縱橫的大環境下,好像所有的事只要努力就能達成。做不到,不是事本身的問題,而是努力地不夠。在成功學的邏輯中,這樣的講述讓人覺得沒毛病。
可是我要說,這個世界也許并不會善待那些努力的人,很多人努力到最后,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你所付出看似無用的努力,正是面對平庸世界和抵抗庸碌生活的動力。這樣去闡述努力和成功之間關系似乎更為平實一些。
很多的人努力的目標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止不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20歲時夢想的美好生活和30歲時夢想的美好生活絕不會一模一樣。這才是一個內心中活著一個唐吉珂德先生的人最應該理解的事。
如果一個人20歲夢想的是有房有車,在40歲時還是夢想有房有車。我只能說在你心里的唐吉珂德早已被房與車碾壓致死了。每個人的生活只要努力,在一個階段之后都不會太差,可能最大的差別就是心里的那位唐吉珂德先生是否還是如當初一般生龍活虎。
在職場生活開始時,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希望“活成別人期待中的自己”。不過你會慢慢發現,隨著生活的繼續,你會越來越期望“活成自己眼中的自己”。職場帶給每一個人的除了職位和經歷之外,還是一個發現自己的過程。
每一位關注《訓練課》的朋友,我們都希望每一位能逐漸的活成自己的模樣。雖然這樣做有些艱難!
音樂劇《我,唐吉珂德》唱段 ?《不會成真的夢》
主題曲《不會成真的夢》
歌詞:作詞:JOEDARION ?翻譯:程何(清華英語系畢業)
追夢,不會成真的夢,
忍受,不能承受的痛,
挑戰,不可戰勝的敵手,
跋涉,無人敢行的路。
改變,不容撼動的錯,
仰慕,純真高潔的心,
遠征,不懼傷痛與疲憊,
去摘,遙不可及的星。
敢以此生,追索那顆星,
管它征途遙遠,道路多險峻。
為正義而戰,何須躊躇不定,
哪怕燒灼在地獄火中,也自闊步前行!
我若能,為這光輝使命,窮盡一生追尋,
多年后,待到長眠時分,我心亦能安寧。
而人問,定會不同往昔,
縱然我,終將疲憊無力,
仍要用傷痕累累的雙手,
去摘,遙不可及的星!
關注“訓練課”,力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