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就是走進一個新的世界。歡迎來到“一書一世界”。今天我們繼續《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閱讀。
在上一節中,我們講到了易卜拉欣與玉結緣的故事。生命中無意的一次碰觸,卻有了永遠的牽絆。從此走進了一條玉的長河。
2 玉的長河
易卜拉欣站在“奇珍齋”的水凳旁,仿佛在眼前看到了一條玉的長河,無數的工匠在水凳前磨呀磨,磨彎了腰,磨白了頭發,從凳子前倒下。接著又有一個有著一雙明亮眼睛的小伙子坐在了水凳前,前仆后繼。最后,所有的人都消失了,只留下那晶瑩剔透的玉器。
在“奇珍齋”住下后,師父梁玉清問易卜拉欣的名字,因為以后要在玉器領域里發展是一定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的。可易卜拉欣只記得自己姓韓,叫小奇子,這可不行。
于是梁玉清請教了“博雅宅”主人,號稱“玉魔”的老人。這位“玉魔”老人博學廣聞,平時愛玉如命,家中也有不少珍藏。
梁玉清兩個女兒的名字都是他取的。他得知易卜拉欣的小名后,給他取名為韓子奇,僅僅只是調換一下順序,意思卻大不一樣了。子奇不僅源于他之前父母取的名字,還暗含發揚“奇珍齋”的意思,且兼具不可多得之意。
這個名字是因玉而取的,從此世間少了一個穆斯林的信徒,多了一個叫韓子奇的琢玉人。韓子奇就是因玉而生的。
梁玉清從韓子奇那雙眼睛里看到年輕的自己,他認定韓子奇就是真主給他送來的徒兒,他要將畢生的手藝全部授予韓子奇。
一個教得用心,另一個悟性極高,不出一年,韓子奇就能接手一些小件的活貼補家用了。師父則完全騰出手來做“匯遠齋”老板蒲壽昌定制的“鄭和航海船”。
這是一件大活。歷經三年,雕琢接近尾聲之時,師父卻因為過度疲勞,一不小心毀了這個藝術品。看見這個象征著民族精神、傾注了他全部心血、也是他藝術巔峰的精雕細琢作品毀了,梁玉清一口鮮血噴涌而出,倒在了摔碎的玉上。
一代玉匠倒下了,因為之前立下過字據,只能用“奇珍齋”所有的東西來償還,包括可以繼續寶船制作的徒兒韓子奇也歸了“匯遠齋”。
韓子奇三年的臥薪嘗膽,學成了玉器行的生意經,并憑借自己的膽識結識了購買“鄭和航海船”的英國商人亨特。
三年后他跳離匯遠齋,重回奇珍齋,并與大師妹君碧結為夫妻重振家業,在英商享特的協助合作下,經過10年“奇珍齋”成為享譽京城的玉器貿易名鋪。
其間韓子奇也通過自身努力與追求,學會了玉器奇珍古玩的甄別鑒定,收藏了大量的奇珍玉寶,并搬進了“玉魔”老人曾居住的博雅宅。
在喜得貴子天星的百日宴上,韓子奇在“博雅宅”展出了自己的珍藏,贏得了“玉王”的稱號。
韓子奇憑借自己的努力,從一個小流浪漢蛻變成譽滿京城的一代“玉王”,成為了玉的長河中一顆閃亮的明星。這一年,他只有三十出頭,未來可期,等待他的又會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