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位喵先生
01
吃飯的時候,媽問我工作怎樣了,我說可能做不下去。正當我想說一下我的想法和理由的時候,我媽立刻激動起來。
“你不要辭職!你要是辭職的話就不要回家了!”
說罷,我爸就應聲隨到。“叫你找家大公司你不聽!叫你考公務員你也不聽!天天呆在家里寫那些小文章沒用的,我告訴你,不能辭職。”
原本想跟他們聊一下職業規劃,想聽他們的看法,卻被他們的激動和怒吼,思想上的固執,打翻這份想溝通的心。
這段時間過得格外糾結,自知專業能力不夠,便找了一份文案的工作學習,晚上回家寫文,等時機成熟,就在家做自由職業。但理想總是充盈,現實卻很骨感,每天龐大的寫稿壓力,客戶刻薄的要求,被主管用放大鏡找主謂賓的錯誤已經夠讓我焦頭爛額,晚上回家還要繼續寫文。
別人一天工作8個小時,而我每天8點坐到晚上12點,保證睡眠是我唯一的底線。如同機器人般日出日落,不免身心疲憊。的確,一心不能二用,經過很多的糾結,打算還是辭職在家專心寫稿比較適合我,想得到父母的認同和意見。
誰知還是要被打擊一番。
02
這還沒完,媽媽還繼續說:“這點苦你都吃不了,像我們以前,飯都沒得吃……”嗶黎吧啦地開始回憶無比辛酸的過去。
我敬佩父母曾經在溫飽也無法滿足的時候,那拼命想活下去的堅毅。
但是,每個人受的苦都不同,沒有誰比誰更痛。苦也是分層次的,一些苦是苦在生存這個層次上,沒飽飯吃,沒一件干凈的衣服穿,但有一些苦,是在為了更好生活,或者為了實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價值這個層面上。
沒有可比性可言。
社會在進步,我們的想法也在進步。一個不斷向上走的人,就好像走著一條沒有盡頭的天梯。這個過程中,總有不同的苦難需要經歷,當你打敗了一個,便跟昨日的你并不相同,然后去迎接下一個難題。
每向上一個階梯看的便是前面的困難,而不是念念叨叨著以前的苦楚。
更何況,對于父母來說,因為他們這大半輩子的閱歷的確比我們豐厚得多,當他們想你工作穩定,是因為他們知道創業的艱辛;他們想你嫁個富有的人家,是因為他們窮過;當他們想你好好完成學業,是因為他們知道沒文化的自卑。
我都懂,真的,但我還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在這個世界上經歷一遍酸甜苦辣,我只有確切地知道自己在哪里倒下,才知道這個傷口究竟有多痛。
只在電腦屏幕上看到花美是永遠聞不到花香的。
只有痛過愛過開心過難受過,才不枉來人生一趟。
03
不可否認,現在很多爸媽都不太了解年輕人的世界,無法理解現在新的職業:新媒體運營、時尚買手、代購、酒店試睡員等等。
世界上本就沒有感同身受,解釋再多也無法切身體會。
表哥已經接近28歲,但每天都在家。親戚們都說他不務正業,天天守著電腦不知道在做什么。曾經我跟表哥不熟,也是跟隨大眾的想法。
一次陰差陽錯,用媽媽的手機發了一條廣告。表哥看到了,說有意跟我合作,便加了他微信。那時候我才知道,表哥早已運營了一家磚石級的淘寶店,正打算多開一家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產品。
那時候淘寶還不像今天那么普及大眾。
這一系列的工作,或許就是父母口中的不務正業。
我們不可能一時三刻用大富大貴來證明給父母看,如今的工作是條不錯的路,但也更不可能將就著去做父母口中穩定、前程好自己卻不喜歡的工作。
時間有限,我不想虛度光陰。
04
究竟要不要聽父母的話?這個問題曾經我一直都認為是見人見智。但現在我卻覺得,如果個人沒什么主見按照他們的路走也無妨,但如果有自己覺得合理且不傷天害理的理由,請自己做選擇。人生是你的,并不是父母的。
他們有知情的權利,但并沒有幫我們做決定的義務。
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好好地活在這個世上,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么互為相愛的人還要給對方增添徒勞的壓力呢?
環境和經歷造就一個人的閱歷,這份閱歷通過你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造就獨一無二的你。對于這個世界,有你早已養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對待事物的看法和行動。
最近在做《傅雷家書》的領讀,得知即使傅雷是一位嚴厲又謹慎,眼里不能容忍一點缺陷的人。但在他給兒子的書信中,從來就持著我說我的道理,你過你的生活這個態度。
“我的想法只是給你參考,但并不強求你要按照我的說法去做。”
這或許就是爸媽跟子女相處最好的方法吧。
05
小時候養過一只倉鼠,可是第二天就凍死了。
我哭了三天三夜還打包了行李說要到天堂找它,在我難過的時候,媽媽因為我的難過而傷心。
所以一直以來,媽媽不再讓我養寵物。
但前幾個月我買了一只兔子回來,我長大了,我清楚養一只小寵物會面臨它生病,或者死去的一天,可能我會比小時候哭得更厲害更撕心裂肺。
但是,我已經有了這份悲傷的承受能力,我知道現在的每一步路和做的每一個決定,都能承擔最壞的結果。
所以,對不起媽媽,我不能再聽你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