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把這部電影看完,之前種草很久了,有一次特別想看一部電影,由于自己較強的上進心,所以自己看電影也要看能讓自己有所收獲的,于是自己就知乎電影,發現一個高票回答,說有一姐們說唐人街探案賊好了,然后作者就給他推薦《控方證人》,那姐們看過以后,頓時覺得唐人街探案屎的一逼。自己當時就把這部電影下載下來,準備導到平板看但是發現平板不兼容竟然沒聲音,(不要問我為什么不直接在電腦看,因為逼人是體制內的,著實不方便)于是就一拖再拖,但是鑒于自己不玩游戲有沒有一個特別喜歡的女友,所以總有時間會想到看電影這件事。
看過之后,沒有說感觸特別深,因為這部電影并沒有側重于講一個人生大道理,像時空戀旅人或者肖申克的救贖,而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破案片,不得不說,電影的拍攝手法包括劇情的設置、情節的安排特別巧妙,自己確實被這部電影扣人心弦,所以說這部電影確實是成功的,當然肯定是成功的,不然也不會讓我這么一個上進心爆棚的人看到。劇情到后面有兩次大反轉,自己看著毫無違和感,看的過程中完全沒有猜到后續的情節,除了最后,電影結束的有點倉促,怎么可能這么容易反一號就被殺死了。說到這,其實電影有一種濃濃的人情味在里面,也可以說電影在說人情和法理,主人公顯然是一個能力超強的律師,非常敬業也很有人情味,當得知被告有可能被冤枉至死時,他那種焦慮,不顧身體不適也要去親自取證,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是很飽滿的,一個有趣的老頭,無論是對待護士和仆人的刻薄言語還是偷偷摸摸的背著醫生偷喝白蘭地、偷吸雪茄,所以電影對于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當然每個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成功的,無論是被害人仆人的小肚雞腸,還是護士的關懷倍至、盡職盡責,抑或是反派的奸詐。電影有幾處伏筆也比較好,設的剛剛好,絲毫沒有違和感或者穿幫,比如反派的情人以及去旅行社的情節還有反派妻子的前后表現。
電影細想還是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律師之所以這么成功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有這方面的興趣愛好,熱愛這份工作,不然,律師也不會在身體欠恙的情況下依舊接這個案子,(中間有一個情節讓我印象特別深,當時主人公已經將準備將這個案子交給他的得力助手,然后他問他的助手一個問題:你有信心幫助被告洗脫罪名?他一見助手猶猶豫豫,果斷說還是交給我吧!這表明,做事之前信念的重要性、信心的重要性。又回想起主人公通過鏡片檢測來看被告有沒有說謊,結果竟然沒有檢測出來,主人公是這么一個經驗豐富的律師都會犯錯,可見自己在識人方面還是要慎之又慎,不要盲目自信,過于任性,還是要盡量保持中立的觀點,兩方的意見都要聽一聽)。二是他的博學,對于本專業書籍的熟練掌握,用以往的案例說服大法官重新聽證。三是有一個慈悲心,他并不是幫助壞人,我相信他接案子之前的鏡片檢測就是通過這來篩選自己接手的案子,包括最后當主人公反應過來,知道自己包庇真兇后,也很后悔,幸虧其妻子把他殺害,然后主人公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準備為這位妻子辯護。可見主人公的善心。當然你們可能說:電影當然要弘揚正能量。但是按照我的人生準則,善有善報。所以主人公能功成名就。(還有主人公那種勝不驕敗不餒,當自己成功后,自己并沒有陷入狂歡、得意忘形,還是能夠跳出來冷靜的看待事件并發現異樣,相信這與主人公的經驗密不可分,這是通過實踐磨練出來的)其實發現許多萬古流芳的經典都是在宣揚這種價值觀,比如說自己前些天看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面也講到要互惠,相信有足夠的資源都可以過的很好,實現自己的報復,共贏。但是如果環境是不正常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你要保持正直的話,過的也不會幸福吧,畢竟別人會一直打壓你。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