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杉
01
旭來找我的時候,是因為想換工作,又遲遲下不了決定。更重要的,這是他一年內第四次想要辭職、換工作,連自己都覺得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所以,想到了心理咨詢。
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學畢業近半年以后才找到的,確切地說,是家里人幫他找到的。
旭告訴我:“大四的時候,因為不知道如何寫簡歷,所以就一拖再拖,后來,看著同學們都找到工作了,覺得沒面子,索性搬回家去住了一段時間,好在家里不在乎多一個人吃飯,所以,一住便住了大半年?!?/p>
問他是否覺得焦慮?
他說:“當然,我其實也知道找工作很重要,應該要去投簡歷,但是只要想到要去面試,要去面對考官,就覺得很焦慮,很害怕?!?/p>
旭在焦慮中過了大半年,終于家里人看不過去了,忍不住出手,幫他找了一份國企文員的工作。這份工作,他只做了一個禮拜。
原因是,部門主任讓他做個EXCEL表,結果因為他對表格不太熟,又在家里歇了大半年,所以做得很慢。
交表格的時候,主任說了句:“你對表格這么不熟啊!”
他覺得沒面子,第二天就提交了辭職報告。
家人拿他沒辦法,很快,又幫他找了一份銷售的工作。結果,干了不到兩個月,因為業績不好,也辭職了。
這一次,還是因為面子。
這以后,他又重新找到了一份辦公室助理的工作,這份工作,他做了小半年,本以為總算找到了能穩定下來的工作,卻發生了這樣一件小事:
某天,同事讓他幫忙打印一份資料,因為資料比較多,又沒有標清楚頁碼,結果,不知怎的,他交給同事的資料里少了兩頁。同事把他打印的資料交給領導,結果挨了領導的罵。于是,回過頭來,指責旭,辦事不認真,靠不住。
旭也不解釋也不爭辯,第二天,又默默地遞上了離職申請。
聽完了旭講述前面三段工作的離職經歷,我的腦海里呈現出一只玻璃球的影像,旭仿若一只玻璃球,在與這個世界的沖突與對抗中,一碰即碎。
我問旭,當主任說你Excel表格做得不好,當同事指責你打印都做不好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他說:“覺得自己是不應該被批評的,為什么要受這個氣!”
同樣是被領導批評,同樣是和同事的矛盾,有的人能夠輕松化解,一笑置之。而對于“旭”來講,便只有辭職一種方式。唯有逃離讓自己不悅的環境,旭才能覺得舒服,或者說,通過這種方式,才能讓自己覺得找回了面子,扳回了一局。
可是,相信每一個職場人都懂得,通過辭職的方式來贏回面子,實在是,太幼稚的做法,或者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逃避,不愿解決問題,找個好借口而已。
事實上,不僅在職場,一旦在與世界的碰撞中遇到沖突和困難,選擇逃離,幾乎是旭一貫的行為模式,甚至是唯一的行為模式。
02
我們知道,每一種行為模式的形成,都與原生家庭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我們試著回到旭的原生家庭去看一看。
旭從小生活在山東的一個農村,有兩個姐姐,在那個還沒脫離“男孩比女孩更好”觀念的家庭里,旭的到來,顯然是這個家庭巨大的福音。
在旭的記憶力,他是那個做什么都對,做什么都好的孩子。
比如,一起搭積木,明明姐姐比自己搭的好,母親也總會夸獎他,說他聰明,做什么都好。
比如,一起干農活,哪怕姐姐干的又多又快,母親也會說,還是兒子能干。
上小學的時候,還有媽媽為他準備好每天上學的書本和要穿的衣服,姐姐為他系鞋帶,甚至喂飯。
被這樣慣著的旭自然不愿意在學習上多花心思,但盡管姐姐們的成績要比他好很多,母親也會說:“男孩子聰明,不必著急,他想學的時候,成績自然會好?!?總之,對于旭來說,家庭似乎意味著永遠的表揚,永遠的稱贊,在這樣的環境里,哪怕碰到所謂的困難,也一定會有母親和姐姐來幫他解決。
所以,在旭的內心,家意味著所有的溫暖和認同,當然,還有,無需努力。
也許,你會問,家長不是應該常常鼓勵孩子,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嗎?當然。但鼓勵和夸獎亦有其道,夸獎不是一味地沒有緣由的稱贊,這會在孩子的內心培養其一種虛妄的全能感,即我很好,我什么都對,我不可能犯錯,更重要的,他會覺得,我即使不努力也可以很好。
這顯然,不是真實世界。
于是,當旭面對工作,面對領導的批評時,他的第一個反映是,逃跑。因為,在他的內心,這不是他的世界,這個世界一點兒都不美好,一定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一如他的家庭,永遠陽光明媚。在這個世界里,他的自尊會得到極大的滿足,與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
但這樣的自尊,實在太虛假,太脆弱。
03
旭,當然不是唯一會選擇逃避的人。在我們的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逃避者。他們的逃避,不像旭這般激烈,這般顯而易見。而是,巧妙地隱藏在了一個個“但是”中。
比如:
他說要減肥,你說“好啊”,他立馬會說,“跑步太無聊,跳操堅持不下來,減肥餐太難吃…”;
他說要開始學英語,你說“不錯啊”,他立馬又說“我語言天賦不好,單詞太難背,句子太難懂……”;
他說想學習游泳,你說“可以啊”,他立馬又說“冬天太累,夏天太熱,找教練太貴……”;
……
你很疑惑,明明游泳也好,學英語也罷,都是他提出來的,你欣然鼓勵,他卻又有一堆“但是”等著你,時間久了,你習慣了,所以,不管他說什么,你都不參與意見,只笑著隨聲附和一句。
再然后,你發現,三年過去了,五年過去了,每個人的人生幾乎都添了新的色彩,只有他,不管是英語還是游泳,他依舊不會,至于體重,不但沒減,還隨著年齡的增加,代謝的減慢,又增重了幾斤。
我喜歡把這樣的人,稱為“但是先生”或“但是小姐”。他們通過一個個“但是”把可能會冒險、可會會丟面子的事情,巧妙地隱藏起來,換上了“懶惰”、“不思進取”、“言而無信”的外衣。
其實,他們只是想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守著自己可以把握的自尊而已。
如果說,生活的精彩,來自于不斷地拓寬邊界,挑戰自我,挑戰未知?!暗窍壬被蚴恰暗切〗恪钡娜松?,更像是不斷的在戰斗中,割地賠款、失城丟地的過程,最后,只守著自己小小的城堡,聊以滿足。
我知道,其實,你不想做這樣的逃避者。
所以,如果你已經習慣了逃避,習慣了躲在“但是”的盔甲里,請試著先回到真實世界來。真實的世界里,有愛,有稱贊,有新奇的領域,有永遠探索不完的美好,當然,也會有困難,有爭執,有沖突,有矛盾,有批評和指責。它如此真實,不偏不倚,你必須全盤接受。
此外,改變認知的方式。所謂自尊,從來都不是“我很好”、“我比任何人都好”、“我從來不會犯錯”,要知道,世界不會只有好的,沒有壞的,你也不會一直都生活在夸贊和褒獎里。而真正的自尊,便是認識到自己,所有的缺點和不足,依然愛自己。
只有當你不再害怕自己不好,才能不再對失敗感到驚恐,開始以一顆平常心,面對困難,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開始,便是擺脫“逃避”心態的開始。
生活,從來都不會辜負一個想要“更好”的人,當你一次次品嘗到解決問題的快感,你的自尊與自信,也便在這個過程中,更加真實和堅挺。
一個堅信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的人,不會輕易選擇逃避。
由此,你便成了一個勇敢生活,自在前行,不再逃避的人。
【為保證來訪者隱私,文章中涉及來訪者信息的部分,都已經過一定程度的改編,請勿對號入座,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