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的思考,我們的階梯?!北鞠盗袨榈玫紸PP中《5分鐘商學院》專欄筆記,主講人劉潤,號稱中國最貴的商業顧問之一。筆記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原文摘錄,包括概念、概念的運用要點等;第二部分為個人的理解,包括對精選留言的理解。
01 概念
消費者剩余:就是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和實際成交價格之間的差額。
價格歧視:就是研究如何盡量吃掉消費者剩余。
不同的消費者,對于同一個產品的消費者剩余是不同的。所以為了吃掉更多的消費者剩余,商家需要把消費者進行分類區隔,對于不同消費者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定出不同的價格,擴大利潤。
價格歧視的三個級別。
第一級,個體歧視。讓每個人付出最高價格。經典的是拍賣,但其實也未必能夠榨光消費者剩余。
第二級,銷量歧視。買的越多越便宜,這應該是從總價上來榨取消費者剩余。
第三級,區隔歧視。這類區隔需要燒腦做套路。
地域歧視。不同地區的產品定價不同。特別是通過渠道代理銷售,對于串貨抓的特別緊,就是因為不同地區的價格不同,存在套利空間。典型的是現在汽車的銷售模式。
人群歧視。兒童票、老人票是典型的人群歧視。還有內部票、員工票也是,比如汽車廠都會有員工價,很多人通過汽車廠員工的來買車。優惠券也是,低收入人對價格敏感,甘愿犧牲時間和精力來管理優惠券,而高收入的人時間更寶貴,不在意這部分價格差距。
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的歧視。電影院的上午場和午夜場,卡拉OK的早場、工作日場都會便宜,紅眼航班也會便宜,這都是對時間成本的價格歧視。給機會成本低的人低價,給機會成本高的旅客定高價。
價格歧視的核心就是把人群區隔,把有支付能力的人找出來。

02 個人瞎想
價格歧視其實分析不同人群的價格接受程度和特點,利用特點進行人群區隔,利用價格接受程度來確定相應的價格,從而實現最大程度的榨取消費者剩余。用接受低價格的人來拉低邊際成本,接受高價格的人來創造利潤。
比如,對于接受李笑來講的價值排序的同學們,就是使用時間成本歧視就可以了,他們已經接受付費就是占便宜的思想,多出點錢少花點時間是他們喜歡干的事,自然消費者剩余就多了一些。
看了留言區,有位同學說,他在淘寶買東西故意會做出一些不一樣的舉動,比如多退貨,多買便宜貨等等,混淆對他的數據分析。看完這個忽然有一點恐懼,現在大數據越來越龐大的情況下,其實慢慢可以清晰的描繪出一個人的特點,這樣給價格歧視提供了充分的依據。所以是不是會出現這樣的定價模式,每個人在淘寶上看到了不同的頁面,而對于同一個產品,商家也可以制定算法根據客戶的數據,對每個人呈現相應的價格。這太恐怖!做到這點,就是絕對的價格歧視了。
與劉潤5分鐘商學院一同成長,期待我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