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開始,國家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6億多人口的脫貧,取得了重大成績。截止到2016年,中國仍然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832個貧困縣,7000多萬人口,總數占全球第三。占比大約是全球貧困人口的10%左右,而這些貧困人口大多數分布在生態環境惡劣,自然資源貧乏,地理位置偏遠的地區。貧困程度更深,減貧成本更高。脫貧的難度更大,成為制約中國全面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國家出臺了以《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為首的系列文件,希望各行各業同心齊首,早日解決中國的貧困問題,實現國家實力質的飛越。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寓意著“互聯網+”以正式的身份進入人們視野中,開始在各行各業進行顛覆性地革新:滴滴打車讓人們只需要輕輕一點,就能坐享專車;京東商城、天貓、蘇寧易購等電子商務讓人們不需要漂洋過海就能享受到海外好物;藝龍、去哪兒、攜程等旅行網站方便了人們外出旅行放松心情。生活變得簡單、便捷起來。
那么,扶貧工程是否可以在互聯網的幫助下簡單起來?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八方互助應運而生。團結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眾人拾柴火焰高、一方有那那八方支援等諺語的流傳正是對這種精神的詮釋。八方互助也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種傳承,集四面八方之力,讓每一個人面對疾病風險的時候,能夠得到幫助,降低家庭支出,避免因病返貧、因病致貧。
八方互助定位為年輕人的第一份保障,上線一個月就擁有超過50萬個在線用戶了,這個成績一方面讓大家興奮、一方面也在警醒團隊,每一個決策,每一個細節,都是被幾十萬用戶驗證和使用的功能了。完善、適度的約束機制,才能保證復雜的保險保障與風險管理活動有序進行。八方互助意識到創業企業的資金風險、運營風險,通過完整的風險規避措施保障用戶的基本利益,實現互助的目標。區塊鏈技術可以透明化互助資金的流向,保證每一筆互助都是所有用戶清晰可見的,同時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能夠從根本上規避系統組織者作弊、黑客篡改數據作弊等信用風險,有效提高互助保障平臺的公信力。
目前八方互助已獲來自策源創投、曼圖資本、創業工場、麥剛、Tim Draper、蔡文勝、蔣濤等頂級風險投資基金和個人千萬級美元的投資,相比眾多同類平臺,有更雄厚的資金背景和風險保障,使得用戶可以信賴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