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一馬平川上馳騁,過了長江,視野漸漸變得開闊,植物也漸覺單一,我的中原之行就此開始。
秋意正濃,但陽光明媚,掠過車窗的依然是一片綠色的生機。
中原二字,輸入我的腦海,我就想起了一個成語:中原遂鹿。遼闊而粗獷的中原歷來是兵家爭奪之重地,所謂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古往今來多少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這片土地上爭雄稱霸。秦王漢武,唐宗宋祖,那一個不是叱咤風云,遂鹿中原的英雄豪杰?還有那被后人罵成奸臣的曹操和中興漢室的劉秀都在這個舞臺上演繹過驚天動地的劇情。
而對中原遂鹿的最完美的詮釋當數四十年代末的國共淮海戰役。百萬大軍在這黃淮平原上兵戎相見,演奏了一曲萬馬奔騰,刀光劍影的悲壯樂曲。鹿死誰手早已定奪,歷史由此而翻開新的一頁。
茫茫中原,錦繡江河,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得中原者得天下,而在那些中原淪失的日子里中華民族又是如此的悲情,南宋小朝廷痛失中原,偏安江南,多少文人志士痛不欲生,更有一位抗金斗士在他生命的盡頭寫下了催人淚下的《示兒》詩:
此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王軍北定中原日,家祭莫忘告乃翁。
一代詩人,卻為了國家的安定而投奔沙場,可悲的是,直到他的生命的終點也沒有看到北定中原的輝煌時刻。此時此刻,生命已置之度外,而且他早已知道,人死如煙滅,來之于塵土又復歸于塵埃,一切都是空。但是,他已把自己的生命和偉大的抗金戰爭聯系在一起,所以他的魂魄已屬于這茫茫天場,雖死也盼望著中原回歸的那一天。
陸游,本一介書生,而且是生活在江南紹興的富裕之家,他本可以在家鄉的沈園里呤詩作賦,享受清福,但他卻就是不愿這樣虛度,他愿以他的一腔熱血去報效他的國家,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
高速公路在向無邊無際的中原挺進,車窗外是一排排昂首挺立的白楊樹,這種被沈雁冰先生稱贊為北方民族堅強性格的象征的白楊樹,在這深秋的天空下,雖然已落盡了葉片,但更把它們挺拔的、枝椏分明的風姿展露無余。
透過白楊,四周白楊的包圍中是一片嫩綠,那是剛展露新葉的冬小麥。我突然感悟,這遼闊的,富饒的中原應該是中國的糧倉,假如這廣闊的土地能成為中國農業生產、加工、出口的中心,那不是一件美事?我想那是可行的。
高速在向前伸展著,伸向遙遠的地方,我的思緒也如萬馬奔馳。
我知道,這條高速公路的盡頭有個歷史文化名城,她就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的洛陽。
洛陽是黃河南岸,河南西部的一個文化名城,而且,在中國的歷史上獨領風騷,她自夏朝建都始,跨越幾千年,歷經十幾個朝代,有一百多個皇帝在這里演繹過歷史的篇章。
我想當然的,洛陽的市花應該是牡丹吧,洛陽是光照千秋的偉大城市,只有她擁有牡丹之城的稱號。而就在這河南的東部還有一個中國六大古都之一的開封,因為這兩大古都,再加同樣輝煌的長安,從而奠定了中原在中國歷史上的霸主地位。
我任我的心在中原的大地上飛揚,而我卻不能到達中國文明的中心,我要在河南的項城下車了,我腳踏中原的土地,感受著中原的民風,沉浸在濃濃的江北風味中。
生活在江南的我,總喜歡拿江北和江南相比較。風和柳弱的江南是一個柔美,細膩,姿態萬千的翩翩少女,那中原就是一個豐韻,大方,歷盡蒼桑的半老徐娘,讓人回味無窮。
最讓我感慨的是中原人的那種耿直,隨和以及堅韌的性格。雖然在經濟上和城鎮的發展上明顯落后于江南繁榮地,但是這改變不了我對中原的厚愛,我真想有機會用自己的雙腳去走遍中原大地,用自己的雙手去婆裟中原文化的每一個角落。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有幸親臨了中原大地,而又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無法走入中原文明的中心,但我心向往著,我已經感覺到了中華文明的精彩。總有一天我要踏上長安古道,觀賞洛陽牡丹,登臨開封的城墻。這是我的心之所向,會有這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