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到一短信,內容是祝福我雙十一節快樂。
我很驚訝,雙十一節!!
節日倒是過過不少,但是第一次收到光棍節的祝福。
我在猜想:難道是看到我快三十而立了,怕我孤單得沒人洗襪子而希望我早點脫單?還是,在向我展示你們成雙成對的二人世界的美好,而虐汪我這單身狗?抑或是看不慣我這古板的“老小子”,一點也不懂得浪漫主義的東西,而發出的善意提醒?又或是…………
對于我這種視傳統節日如習慣的人,真的認為光棍節算不了什么重要的節日。
它像春節、端午,中秋那樣,帶有深厚的古典文化意韻么?有元宵、清明那般,能通過國家政策規劃讓大家去過的重要嗎?比之情人節,它少了些浪漫,更多的像模仿;相對國慶,又缺舉國若狂、普天同慶的氣魄;較于圣誕,更無其飄洋過海的珍貴和洋氣。
總之,從我自小接觸的節日氛圍里,所形成的節日意識里,真的沒有光棍節的一席之地。
對于節日中西結合,內外兼顧,連古通今的中國人來說,雙十一簡直是顯得無足輕重!它頂多是商家為了吸金而使之甚囂塵上的一個工具而已!
中國很多人有特點:他們往往只做有利益的事,只記有利益的日子,然后去忙該忙的事情。就像白巖松說的:人們口袋里的名片都是對自己有用的,周圍的人是能用來解決事情的,過得節日都是有利益的…
很多人記得領導的電話,領導妻子兒子的生日,可是記不得上個星期答應過給父母打電話,記不得自己曾經堅守的原則。
就像現在,有人記得光棍節、愚人節這些奇怪的節日,卻不知道社日、人日,元日這些具有民族特色,中國文化,東方元素的節日。
這幾天,一打開手機、電腦,進入眼角的、竄進耳朵里的,基本上都是光棍節啦,做活動啊,做促銷之類的,在嗤之以鼻的同時也禁不住感嘆!
改革大潮以來,中國更加開放,與國際接軌,東西融合,五色交弦,和而不同。
大放異彩本事件高興的事情,可是,想想這幾天的情況,崇洋媚外,以利過節似乎說得過重,但是不提,又有種擔心。
一個國家的節日是一群人共同心理素質,共同習慣在文化方面的集中體現,這一群特定的人即我們自己的民族,這些形成的特殊日子即我們的傳統、特色節日,這些人和這些日子是讓我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證和驕傲,如果連這些都漠視的話,只能說是舍本逐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