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產品化
在做項目的路上,這個小團隊跌跌撞撞地摸索著,仿佛在黑漆漆的夜里,四處閃爍著微光,難以判斷哪個是真正的出口。
夜晚,大家下了班,習慣性地走出辦公樓旁邊的鐵柵欄門,在熟悉的大排檔坐下,每人一碗白粥,炒幾碟小菜,一邊吃一邊聊。這半年來,項目是接了幾個,但是彼此業務相差太遠,每次都要重新開發,很難積累下什么核心的東西。研發部就那么十幾個人,技術水平也參差不齊,這樣下去恐怕難以支撐到位。
總工R微微瞇著眼睛,不緊不慢地提出他的看法: 要做產品。以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成果為基礎,做出公司自己的拳頭產品,成為某一領域的有力競爭者。舉個例子,在財會系統領域,金蝶和用友是中小型企業市場的寡頭。即便如此,速達、管家婆等小型軟件依然有不少市場。
這種產品與公司創立之初搞的B2B平臺產品不同: 后者是先有產品再去拓展市場,市場不一定接受;而前者是將市場已經接受的系統進行產品化。
恰在此時,董事長在MBA學習班的一位同學找到他,希望定制一套ERP系統,用于管理生產。這位同學是個女老板,旗下有一間紡織廠。也許她并不是主動找上門,只是無意間提了一下,董事長便敏銳地抓住機會,推銷了自己的公司。不得不承認,他是個天生的Sales。
R認為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公司做出一套針對小型制造業的ERP系統。經過對紡織廠的業務考察和資料分析,他確信這個系統初期并不需要太復雜。
“訂單是龍頭。抓住這個龍頭,業務就不會亂。”R非常有把握地說。
團隊骨干短期內惡補了下ERP基礎知識。M為此還專門買了本介紹ERP市場老大SAP的書來看,看完差點跪了。
產品方案設計主要由R帶著他的女弟子Lily來做。根據R的思路,系統主要面向信息流管理,并不涉及財務,其實就是個MIS系統,這樣開發風險可控。Lily是R面試招聘進來的,有比較扎實的軟件設計開發功底。她對R的見解佩服得不得了,尊稱R為“老師”,因此大家開玩笑說她是R的女弟子。
經過一番準備,董事長邀請女老板來公司考察。M引領未來的客戶參觀了公司的辦公室。在大會議室落座后,Lily演示了系統各模塊的DEMO界面。這是R、Lily和美工組花了近兩周周時間加班加點的工作結晶。界面簡潔美觀,功能還算周到,女老板芳心大悅。加上董事長在一旁敲著邊鼓,女老板簡單詢問了下項目預算報價,當即拍板這個單子交給公司來做。
于是啟動系統調研,R、Lily和主要開發人員頻頻造訪紡織廠,細化了設計方案,估算出開發成本。M和F以此為基礎,提交了系統技術建議書和報價。F與R迅速與紡織廠的IT部主管打成一片,董事長也在那段時間加深了與女老板的同學之誼。經過數輪洽談,雙方終于簽訂了合同。
這個小公司幾乎傾盡全力來完成這個作品,團隊視之為公司主力產品的雛形,在ERP市場的敲門磚。
三個月后,開發基本完成。研發團隊駐扎在廠里,安裝、調試系統,培訓客戶,初始化數據,又忙了一個多月,系統總算上線。
可是這時,總部的資金鏈已經瀕臨斷裂,連發工資都成問題了。紡織廠那邊,預付款和上線款一直沒付。董事長問了同學幾次,對方總說最近資金緊張,敷衍過去。董事長又要面子,不好向女同學哭窮。
為掩飾窘境,董事長宣布: 員工工資延遲半個月發放。
收款成為頭等大事。F、R和M趕到特區,就在紡織廠旁邊的招待所住下,每天去廠里磨。M感覺自己就像當年辦公室裝修公司的包工頭,為了磨回尾款,天天到公司前臺的沙發上坐著,很是難受。
女老板幾乎不回廠里。也許她的資金真的出了點問題,只能厚著臉皮拖欠供應商的款子。R很焦慮,在招待所的房間里來回踱步。這個系統他花了不少心血,也寄予產品化轉型的厚望,沒想到現實如此骨感。
一周后,客戶有了松動。三人抓緊推進,終于,在第二周的周五下班前,錢匯入了公司賬戶。
工資終于發下去了,管理團隊松了口氣——好驚險!但是,產品化的夢也隨之破碎。
生存變得更加艱難。